松桃自治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见闻

03.06.2016  18:28

特色产业增效益 精准发力闯新路

——松桃自治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见闻

集体经济茶园。

棉花山村集体经济兴办的茶叶加工厂。

青山村集体经济兴办的蛋鸡养殖场。

瓦厂村集体经济种植的大棚西瓜。

迓驾镇青山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普觉镇棉花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九江乡腊沟村酿酒厂……一个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产品逐渐在贵州省松桃自治县及外界打响名气,不仅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使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据了解,截至2016年5月底,该县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村31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3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村4个,3万元至5万元的村6个,1万元至3万元的村2个,1万元以下的村6个。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但目前还未创造收益的村21个,集体经济“空壳村”445个。

该县是如何把村集体经济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呢?笔者带着疑问来到了松桃县委组织部。

组织部部长汪勇介绍说:“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去年来,我部在全县27个乡镇31个村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按照‘盘活资源、整合项目、创新方式、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两委+微企’、‘两委+微企+基地+农户(贫困户)’、‘两委+公司+园区+农户’等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紧接着分管该项工作的副部长唐渊激动地说:“今年一个乡镇搞两个试点村,全县83个贫困村全部搞集体经济,和贫困户链接,如大坪场镇坳田村整村推进,去年种了400亩万寿菊,按5311分成,即贫困户5成,土地入股3成,劳务投入1成,集体积留1成,该村108个贫困人口,仅劳动力补贴就有6.8万元,每亩万寿菊收入1700元。今年财政投入200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组织部协调540万元,采取‘民心党建+信合+集体经济+’模式,政府贴息贷款1500万元。从县直部门派出214人到村任第一书记,一个县直部门捆帮一个村,今年至少有12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这项工作被列入今年我县十大精品改革试点之一。”

在迓驾镇青山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笔者看到,在蛋鸡养殖场内,有的在蛋槽内捡蛋、有的在给鸡喂饲料、有的在打包装箱,总之忙得不亦乐呼。

据村支书莫长江介绍:“我们村是全省100个集体经济试点村,利用省级财政项目资金80万元新建了一条万羽蛋鸡养殖生产线,占地7.5亩。采取‘支部+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蛋鸡养殖,养殖户达到20户。

自2015年4月成立‘富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启动该项目建设以来,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于7月下旬鸡苗进场饲养,8月开始产生效益,日产蛋率达96%。截止今年5月中旬,纯利达20万元,今年计划扩大到3万羽,就业人员将增至40人,仅养殖受益达5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250人。”村委会主任张秀林如是说。

在普觉镇棉花山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松桃棉花山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韦大顺介绍说:“在资金方面,县扶贫办投入50万元、县发改局投入80万元、县委组织部26万元、供电局4万元、向银行贷款10万元,共计拟投入17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入47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厂900平方,于今年3月下旬开始加工茶叶。

现公司有固定工10人,其中贫困户9人,女工80元1天,男工100元1天,每天按8小时上班制,每超出1小时增加12元,另有两名管理人员,每月2400元,每年只有半年加工时间,其余时间用在自家茶园管理上。”村支书刘德智说。

据了解,棉花山村现有茶叶种植专业户186户,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茶叶种植面积2900亩,其中成林茶园1500亩,散户茶园800余亩,幼林茶园600亩。每亩仅茶青收入就有4600元,该村共有337户,1748人,其中,贫困户126户486人,以前主要是没有加工的,茶青卖不出去,村民收入增加不明显。自今年建厂加工以来,村民收入明显增加。例如寨上组贫困户高明全,全家6口人,因病3年前丧失劳动力,家有茶园4亩,以前每亩收入2000元,年收入8000元,加上低保每月700元,全家年共收入16400元,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现在每亩茶青收入达到4600元,加上高明全在公司上班每天100元,年收入18000元,全年总收入上升到44800元,比以前增长2.7倍。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己生产加工翠芽和绿茶15吨,实现产值384万元,净利润46.5万元。按照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形式及比例,将向上争取的12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村级集体所有,占总投入的70%比例分红,属棉花山村村民所有,扶贫办投入的50万元占比30%分红,在扶贫有效期内,精准扶贫对象除享受30%的红利外,还可参与村级集体经济部分的二次分红。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2.3万元,开启了村级集体经济新篇章。

九江乡腊沟村,为了破解空壳村的困境,按照“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的发展理念,利用离县城近的地理优势,盘活高速公路遗留在该村的钢架棚闲置资产,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资金3.8万元买下了约价值60万元的钢架棚,后又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建起了“腊溪”酒厂。采取“361”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三个机构。村民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拟定六项制度。会计代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报账制度、进退制度;确保一个底线。通过“村委会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万元,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8000元的目标。

近年来,松桃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因村施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示范领路等措施,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酿酒业和加工业等,初步形成适合县域特色、能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黄前生 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