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高石坎林场6名护林员:坚守高石坎 践行绿色信念
贵州护林员 坚守高石坎 只为践行心中的绿色信念
——记贵州省印江高石坎林场6名护林员
健在的部分护林员合影。(李玥 摄)
在联合国生物保护圈美丽的梵净山下,有一片郁郁葱葱的人造森林,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十年如一日的穿行在茂盛的森林中,攀越陡峭的山崖,植树、护林、防火、防盗。
冬天他们冒着大雪顶着寒风,夏天他们顶着烈日和酷暑。脚冻僵了跺跺脚、手冻僵了搓搓手,口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摘几个野果充饥。
他们就是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高石坎林场的绿色制造与守护使者罗运仙、吴正春 、田茂纯、田儒强、方灯明、吴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艰苦的工作和艰难生存环境,近50年来林场的护林工人由最多时的28人,坚守到最后的只有8人。目前8人中有2人已病逝。健在的最年长者罗运仙86岁,最小的吴正文52岁,6人的平均寿命是65岁。他们中最少的则坚守了26年,最多的则坚守了50余年。如今山绿了护林员的头发却白了。
也许有人要质疑或者更想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是什么使命让他们选择如此清苦的坚守呢?
为了钱?为了所谓的前途?为了……还是信仰?
到底是为了什么,请随笔者一起到高石坎林场去看看去听听。
护林员居住房屋一角。
高石坎林场的坐标
高石坎林场开办于1966年,位于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凤仪村境内,距离集镇近10公里,车行需要半小时,人若沿着蜿蜒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上山到林场需要2个小时。如今,1.2万亩林场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黔东的土地上。
女护林员的故事
林场的山脚下有一个村叫做盘龙村,村里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夫妇俩育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一家四口的生活虽然过得清苦些,却也乐融融。可是老天不开眼,男主人生病医治无效去世。给妻子儿女带来了无尽的伤痛。1971年,他的妻子背着丈夫去世的伤痛,带着几件换洗衣服和年幼的女儿毅然来到了山上。从此,这位女护林员就再也没离开过。她就是现年86岁,在高石坎林场工作、生活了45年的唯一一名女护林员——罗运仙。
老场长来了
当年,该辖区建厂公社因养猪场和林场合并,担任养猪场场长的周宏权,也满怀信心的到高石坎上任。担起了合并后场长的担子。正当周宏权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灾难却悄悄的来临,那一年疾病夺走了他心爱的妻子,给他留下了5个嗷嗷待哺的幼儿。
面对从天而降的苦难,周宏权这个坚韧的土家汉子,没有向灾难低头,他把丧妻之痛深深的埋在心底,没有萎靡不振、也没有放弃,他选择了继续战斗在高石坎林场的坡坡坎坎,沟壑、深涧,冒严寒、顶烈日、披星戴月的坚持植树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