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红城”并蒂花开
13.07.2015 13:4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今年1月7日至9日,经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组资料审查、现场抽查和综合评议,一致同意遵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称“创模”)通过考核验收。
春潮涌动,好戏连台。紧接着的1月下旬,爽爽的省会“林城”贵阳,亦成功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评估验收。
遵义,贵阳并蒂花开黔山秀水,共同摘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这一全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无疑是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大褒奖。
坚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迈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兼得的生态文明,贵州从容不迫。
2012年,我省第七次环保大会就提出: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及凯里、都匀、兴义9个城市要相继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会后仁怀市也主动提出创模申请。
自此,创模在贵州省整体启动,全省形成“9+1”10个城市创建格局。
贵阳:生态文明转型升级
潮涌高原,聚焦黔中。
贵阳曾经是全国酸雨城市之一。创模进程中,该市产业结构由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向节能、环保、高效的高端产业迈进,大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都市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如今,贵阳市摘掉了“酸雨城市”的帽子,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避暑之都、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荣誉,“爽爽的贵阳”蜚声海内外。
行进中的贵阳,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转型升级,近年来,风生水起的“蓝天”“碧水”“绿地”三大保护计划全面发力:
在蓝天守护计划中,贵阳市强力推进总量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整治空气质量,2014年,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6%;
在碧水保护计划中,贵阳市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阿哈水库及其重要支流金钟河整治,建立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在线监测平台,2014年,贵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在绿地保护计划中,贵阳市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生态环保案件666起。2014年以来,贵阳完成营造林18.15万亩,义务植树615.36万株,主城区增加绿地154万平方米。
行进中的贵阳,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在地方法规、行政、司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许多开拓性、创新性的做法,有的开创了全国先河:
在地方立法方面,贵阳市出台全国首部建设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还颁布实施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规定等一系列绿色法规,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水平;
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贵阳市在2007年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2012年底,贵阳整合环保、林业等部门资源,组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变“九龙治水”为“联合舰队”,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
在司法机制方面,贵阳市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后为生态保护审判庭和生态保护法庭)。2013年初,贵阳又建立生态公安局和生态检察分局,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司法体系。
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贵阳守住生态底线的底气更足、力度更大了。
遵义:全民创模高潮迭起
潮涌高原,目光向北。
早在2007年,遵义市继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向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保局)递交创模申请。8年来,遵义市全民创模,全民参与,创模行动逐浪潮高。一场战役又一场战役,一次攻坚又一次攻坚,一次整改又一次整改,到2014年9月26项指标全部达到和基本达到考核要求的成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8年遵义创模,守住了绿水青山,创出了金山银山。
天蓝了。遵义中心城区曾经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重点城市之一,遵义市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创模重点工作,切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搬迁了遵义电厂等一大批企业,城区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摘掉了全国酸雨污染城市的帽子。
气净了。遵义市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3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
水清了。遵义市开展“百里湘江”流域综合整治,流域各出境断面均达到三类以上水质,对饮用水源保护严防死守,完成核心区居民搬迁,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及备用水源水质连续三年保持100%达标。
地绿了。遵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08%,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4%,“赤水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民富了。遵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无公害、绿色、有机产业基地,打造了190多万亩茶海、300里生态竹廊、药材基地、金银花基地、乡村旅游等项目,在形成一批生态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形成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丹霞地貌、乡村旅游、国酒文化、消夏避暑、茶海竹海等旅游品牌,遵义市已经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炙手可热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环保部组织的考核验收组专家这样点赞遵义:“敢为天下先,大胆突破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在赤水河流域率先探索流域保护机制体制,推行了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水资源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登记确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河长制考核、企业节能环保考核、环保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八项改革制度,其中生态补偿和河长制考核已经上升为省级管理制度,为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流域整治和城市环境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让世界重新打量,一度欠发达欠开放的贵州高原,因良好的生态,越来越被外界的目光高看。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3.07.2015 13:4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