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双龙镇江林村支书马敏平:带领群众齐致富
马敏平到鱼塘查看情况。
马敏平组织全村村民参加农村低保暨精准扶贫群众民主评议。
走进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镇江林村,似乎走进了“人间天堂”,遍植的树木郁郁葱葱,硬化的道路平阔便捷,整个村庄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走进村民家中,庭院中各种农用机械摆放整齐,家家户户干净利落。当问起村民江林村为什么这么干净、这么富裕时,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能够致富,全靠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为村民想事干事,带领群众致富的好书记。”
村民们说的这位好书记就是马敏平,他是毕节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今年45岁。担任党支部书记10余年来,他一心为民,团结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硬是将昔日落后的贫困村,一举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范村”。
率先成立合作社做致富带头人
“农村要发展就要挖掉‘穷根’,只有全村一条心,劲才能往一处使。”马敏平深知,江林村的希望,就攥在村民自己手里,怎样才能够让大家伙富起来?马敏平可没少想办法。
江林村一直是马铃薯的高产地区,所生产的马铃薯个头大,淀粉含量高,在各地菜市场都非常畅销。但是,为什么一直拥有高产量、高品质的江林村马铃薯却没能使江林村群众真正的富裕起来呢?为了找到这个答案,马敏平带领江林村村支两委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几个月下来,几乎走遍了全村的500多户人家,他每到一户群众家都会先对群众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对群众认为阻碍脱贫致富的因素进行认真的记录。通过调查研究,他终于找到了答案——需要一个合作社来将农产品有计划地生产、有组织地销售。
于是,马敏平在2007年创立了威宁高原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能带动更多群众的增收致富,他个人出资,邀请了多位毕节市高级农艺师来对本地群众进行了培训,截至目前,共计组织培训班6次,3000余人次。同时还在江林村建立了种薯扩繁基地,占地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有了技术支持,有了高于本地市场价格的销售点,更高品质的江林马铃薯开始远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马敏平还个人筹集资金30万元在江林村开展了种草养鱼项目,带动二十余户、113名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余元,实现了对群众共同劳动、共同富裕的目标。
2011年,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了他的富民项目中来,他的种草养鱼项目规模再次扩大,增加了二十多亩的种草养鱼用地,新增鱼塘2个,整个江林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373元,成为双龙镇人均收入最高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