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事件远超反恐范畴:言论自由有界限

19.01.2015  09:15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西方是否拥有随意亵渎(其他宗教)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界限在哪里?”“德国之声”18日称,这些都是近日欧洲大小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围绕着《查理周刊》事件而热议的话题。有穆斯林网民在网上写道:“我们谴责任何杀害无辜的行为,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讲任何对我们先知的悖逆之言。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称,对于《查理周刊》,西方媒体这次并非步伐一致,尤其是对报道该周刊遇袭背景以及是否要转载具有争议的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时,欧洲和美国媒体各自为政,新旧媒体做法也不一样。美国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包括CNN在内的媒体并未刊载,理由是编采守则规定避免刊登会触怒宗教敏感的影像或为了顾全员工的安全。被视为美国新闻准则最高代表的《纽约时报》,对转载漫画与否的辩论中作出的考量,尤其引人注目。该报总编辑巴奎特直言:“我们有自己一直在守护的新闻准则,在侮辱和讽刺之间有明确的红线,我们认为,这些漫画中有许多已经不能称之为讽刺,而是侮辱。

  在发达国家中,除了澳大利亚,新加坡也对《查理周刊》明确说“”。香港《南华早报》称,当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新加坡的读者拿到最新一期时会发现,杂志第22页是空白的。《经济学家》解释称,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印刷厂拒绝印刷显示本期《查理周刊》封面的页面。这并非印刷厂个人行为,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称,这本周刊封面漫画违反了不良刊物法令,该局不会允许《查理周刊》在新加坡发行。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查理周刊》事件已经远远超出反恐的范畴。在法国和欧洲,主流社会和穆斯林社群矛盾非常深,很难解决。欧洲穆斯林有1/10的人名字里有穆罕默德,但只要在简历中写上穆罕默德,很多人面试机会就没有了。虽然政治家有时出于政治考虑对穆斯林作出正面表态,但主流社会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怀疑和距离。这就是文化冲突或者文明冲突,欧洲穆斯林移民不愿意接受法国和西方的文明和文化。欧洲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伊斯兰国”会吸引如此大量的欧洲穆斯林,这对西方是一个巨大挑战。

  实际上,法国的民意也开始转变。法新社18日称,法国民意机构当天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受访者认为,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冒犯穆斯林,不应该刊登出来。50%受访者表示,他们支持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一定程度上限制自由言论。同时也有57%的受访者表示,穆斯林社群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刊登漫画。

  相比法国人的“任性”,一向被认为是西方反恐联盟盟主的美国要现实得多。美国《华盛顿邮报》17日称,奥巴马与来访英国首相卡梅伦称要建国际反恐联合小组。在记者会上,奥巴马在谈到巴黎《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时,谨慎地避免称该袭击事件为“伊斯兰教极端分子”所为,他说:“美国比欧洲占优势的一点是,美国穆斯林视自己为美国人,欧洲穆斯林并非如此。

  张维为说,《查理周刊》被袭事件后,法国等西方世界想借此把“言论自由”的价值观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实际上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言论自由”。这样做在世界上是行不通的,但现在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其他的言论基本上都被压制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政客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转移社会矛盾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对峙是非常可怕的。【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王云松 姚蒙 纪双城 孙微 青木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谭福榕 曲翔宇 柳玉鹏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