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张爱华教授向省政府建言献策

13.10.2017  00:13

作为贵州省政府参事,我校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院长、原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张爱华结合多年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向贵州省政府撰写了题为《从构建地方病—慢病防控大数据入手推进我省地方病病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本报告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病危害消除目标以及全面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分析了我省地方病病区精准健康扶贫现存问题和具备的条件,从四个方面提出在我省地方病病区率先开展以构建地方病—慢病防控大数据为切入点并转化应用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贵州省人民政府网于2017年10月10日刊登了该建议报告。

全文如下: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简称地氟/砷病)是我国典型病型,多分布于贫困农村,波及范围较广。其中燃煤型地氟病病区人口约1500万人,氟斑牙患者800万人,近100万人患氟骨症;燃煤污染型地砷病是全球唯一存在我国、贵州发现最早且病情最重的地砷病病型,病区和受危害的人口数虽相对较局限,但因皮肤、肝、肾、神经等多器官(系统)损害乃至多种癌症高发,病区慢病发生率和癌症死亡率较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地方病危害消除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实现2020年脱贫目标,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段,故在我省地方病病区率先开展以构建地方病-慢病防控大数据为切入点并转化应用于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对推进我国地方病可持续防控有重要社会意义,而且对推进我省地方病病区精准扶贫脱贫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基于此,在调研基础上,对我省地方病病区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地方病病区精准健康扶贫现存问题和具备的条件

(一)地方病病区健康扶贫对象认定困难,因病致贫返贫底数不清

地方病是区域性明确、病因明确的慢性病,病区群众受地方病和慢病的双重危害。由于目前贫困的划分主要以家庭收入为依据,缺乏对健康扶贫对象客观、有效的评估办法,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识别困难,致与地方病-慢病相关的健康扶贫对象底数不清,如部分家庭收入并不低,由于地方病-慢病导致花费大、病程长,家庭抗疾病风险能力有限而致贫或返贫;同时因现有医疗扶贫对象不容易准确认定,也影响基层人员对健康扶贫对象的精准脱贫指导,扶贫脱贫工作效率不高。

(二)地方病病区因病致贫返贫对象对医疗扶贫政策利用不够,政策的健康扶贫作用发挥不足

我省已建立多项医疗扶贫政策,但仍为普惠政策,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事后(生病后)补偿方式。相对于农村贫困家庭而言,其设计较复杂,需要贫困对象有能力充分利用各项保障制度为前提,包括需要对各项制度充分了解、申请路径熟悉,才会有效利用政策。但事实上受多种因素影响,真正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尚未能有效利用医疗扶贫政策解决问题,导致现有医疗扶贫政策对健康扶贫的作用发挥不足,健康扶贫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三)扶贫数据碎片化,信息转化应用有限

尽管多部门拥有健康扶贫相关信息,包括对象的认定、补助,但分别归属各部门管理和使用,而各部门的数据用途不一,数据利用率低下,很多信息实为“信息孤岛”;另外,因数据不能在同一平台进行多元、异构等大数据分析,信息应用碎片化,难以发挥数据集成效益;尚因信息资源未充分挖掘,数据信息转化应用不够,不能充分为扶贫工作服务。

(四)开展地方病病区精准健康扶贫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我省拥有丰富的地方病防控数据资源,若能利用好大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在病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地方病-慢病大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有望科学高效地推进我省地方病病区精准扶贫工作,而且有望在地氟/砷病-慢病的防控策略上获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二、建议

(一)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精准健康扶贫模式,实施高危人群健康扶贫策略

针对病区地方病-慢病相关的扶贫对象认定困难,健康扶贫对象底数不清,建议在政府主导和协调下,在地方病病区建立由卫计、扶贫办、民政、医保、新农合等多部门领导参与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精准健康扶贫模式,实施高危人群健康扶贫策略。可先行试点,如选择病型典型且国内外关注度高、区域较局限易于见效推广、病人较集中且慢病问题突出、平均寿命低的黔西南州雨樟镇燃煤型地砷病病区作为试点,创新建立病区地方病-慢病相关的扶贫对象认定办法,通过列出需求清单,找准帮扶定位,制定帮扶计划,并统筹农合、计生、民政、扶贫等各类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病区地方病-慢病贫困高危人群家庭进行针对性扶助,确保帮扶实效。

(二)构建我省地方病病区健康大数据池,为开展地方病-慢病可持续综合防治及精准扶贫提供平台和支撑

率先建立和共享贵州省地方病-慢病健康扶贫大数据,推进我省乃至我国地方病-慢病可持续综合防治及精准扶贫工作。建议在政府统筹和协调下,将地方病病区的地病防治、慢病防治、公共卫生、新农合、扶贫、民政等多部门的数据进行整理、融合,建立地方病病区大数据池,实现地方病-慢病患者健康及家庭信息与精准扶贫档案对接,形成地方病病区居民健康扶贫信息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大健康的管理模式,对贫困家庭进行精准指导和管理,对患者进行综合防治,重点防止病情反弹,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出现,保障病区地方病危害消除及脱贫目标实现。

(三)开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主动健康扶贫模式探索,推行地方病-慢病一体化动态监管

基于现有医疗扶贫主要为普惠制、路径较复杂,贫困对象评价方法欠客观,对扶贫对象健康扶贫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等问题,建议创新开展健康扶贫模式探索,由过去主要依据家庭收入评价贫困模式改变为以大数据信息为支撑的、政府多部门协作的主动扶持模式。如利用大数据信息对因病致贫或返贫对象进行识别和动态监管,精准筛选需要健康扶贫的家庭并精准扶持。在此基础上,建议不断拓宽健康扶贫工作内容,如参照《贵州省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中13种免费治疗疾病,将地方病-慢病严重患者纳入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在病区乡镇卫生院设立地方病-慢病专科或康复机构,推行地方病-慢病一体化动态监管,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及健康扶贫一体化服务网络。

(四)加强大数据、大健康技术与应用研究,为持续推进精准健康扶贫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建议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基金,开展地方病-慢病防控大数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如:研究如何将海量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和脱密,为开展地方病-慢病防治及健康扶贫的数据挖掘和转化利用提供平台;研究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数据权属、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单位等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规范模式和标准,并利用此项目尝试行业突破;研究制定以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客观的“贫困评价标准或办法”、“扶贫脱贫效果评估标准或办法”,动态发现健康扶贫对象并进行脱贫动态监管;鼓励创新研发大数据分析与转化应用技术,提升健康扶贫大数据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和创新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我省特色并能辐射推广的地方病-慢病长效防控机制和扶贫脱贫模式。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刊登本文链接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SJ7m55zkmvRowMmeIVhqA

健康贵州助力脱贫攻坚
“省里的专家就是不一样,技术高超,手到病除,贵州新闻
健康贵州助力脱贫攻坚
    “省里的专家就是不一样,技术高超,手到病除新华
大数据发展报告 贵安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关注度第一
  近期,由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编写的《2017年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公布。《报告》显示,国家级新区中的贵安新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以关注度87.贵州新闻
大数据发展报告 贵安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关注度第一
    近期,由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编写的《2017年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公布。《报告》显示,国家级新区中的贵安新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以关注度87.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