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桐梓以“准狠韧”精神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
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桐梓以“准”、“狠”、“韧”的精神,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向行为之垢、作风之弊叫板亮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引发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解决问题取信于民,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
突出一个准字,瞄准“靶子”找问题。一是面对面、“背靠背”,真心查找问题。做到“五必听”,全面开展“四进家门四连心”活动,全县10000多名党员干部沉下真身、真心、真情,到群众家中倾听意见,召开各类座谈会、群众会、院坝会3000多场次。在68个机关、县城人流密集地、24个乡镇集镇所在地、223个村(社区)人员较集中地设置征求意见箱322个,指定专人开箱收集。利用书记县长群众直通交流台、3个主流网站、报刊、电视、LED显示屏、广播、手机报、微博、微信、无记名问卷调查、专线电话等广发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二是细剖析、挖根源,瞄准“靶子”发力。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村入户、进企业到社区,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排查问题、找准原因、列出清单,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吃空饷”、违法违章建筑猖獗、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差、村医村干盗刷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形成专项整治方案,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做到工作有目标、责任有主体、推进有措施、完成有时限。
突出一个狠字,用铁的手腕狠刹歪风。一是作风大整顿。归位借用人员248人、不在岗人员25人。对7件14起12个单位相关人员违反作风建设行为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和媒体曝光,立案7人,诫勉谈话15人,诫勉督导2人,其他问责9人,对班子进行警示提醒1个。推行股级干部内部轮岗交流,教育、卫生等8个单位、乡镇任职8年以上43名中层干部全部进行了轮岗。二是整肃刹“六风”。建立完善乡镇干部驻镇驻村工作制度,通过明察暗访、电话抽查、点名见面等方式加大督查。对2个存在“走读”现象的乡镇通报批评,对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诫勉谈话;开展打击赌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公安机关同步以严打促预防。立案1人,已移交司法机关。干部上班打麻将现象已杜绝,“赌博风”有显著好转;开展明察暗访整治“慵懒散”,处理、曝光38名干部。其中3人写检查,诫勉谈话7人,通报批评11人,惩扣工资13人,待岗处理7人;出台“禁酒令”,建立党员干部及家属正常婚丧嫁娶办酒席报告审批备案制度、单位包保和举报制度,开展暗访和抽查,干部职工滥办酒席现象得到遏制,农村滥办酒席风明显好转;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狠刹衙门风,开展“四进家门四连心”活动和为民服务代理代办服务,畅通干部作风投诉和举报渠道,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曝光,查处供电局2名“吃拿卡要”慢作为职工;开展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资金专项检查,狠刹优亲厚友风,对羊磴镇对2名村干部进行责令纠错和警示提醒。三是严查保民生。全县成立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以乡镇为单元,以乡镇区域协作为基础,在全县设立24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着力解决民生工程质量问题;出台《整治违法违章建筑责任追究办法》,拆除违法建筑148户,违法建筑面积18335平方米,给予2名干部党纪处分,1名干部行政记过处分;开展农村医疗机构清理检查,暂停9个乡镇15个村卫生室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对4个村卫生室全县通报批评,处罚99360元;开展教育惠民资金和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查处桐梓二中乱收费和弄虚作假行为,对4名干部分别给予行政记过、警告处分,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突出一个韧字,建章立制确保长效成果。一是认真梳理,做好废改立。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对作风建设方面的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县级新建制度15项,92个单位和乡镇新建制度104个。县级行政许可从243项减少到174项,非行政许可从33项减少到26项,提供了51项便民服务事项。二是三级把关,做好配套衔接。制度建设实行三级审核把关,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党组织把第一道关口、县委督导组把第二道关口,县委办、县委活动办把第三道关口。做好制度建设工作统筹,防止重复建制度、以数量代替质量、制度相互“打架”,努力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上下配套、完备统一的制度体系。三是强化执行,让制度落地。加强制度公开和宣传,公布监督电话、信箱,搭建公众监督平台,推动制度落实。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健全督导机制,开展定期督查,通过专项督查、暗访抽查,问进度、问效果、问责任,督促整改。对作风不正、为政不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手软。(尤晓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