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马鬃苗族乡:改革的"针炙"要扎在关键"穴位"

30.08.2014  13:27

    桐梓县马鬃苗族乡是遵义市八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是桐梓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省级二类贫困乡镇。然而该乡的全面小康创建之路,却风生水起,有板有眼。

    该乡全面小康创建的内生动力,在于自主改革的“针炙”,能扎在关键“穴位”上。

    盯牢干部考核“穴位”,扎好思想梗阻的“针炙

    马鬃苗族乡对干部的考评从繁琐的细则中摆脱出来,对干部的年终考评采用百分制考评。乡班子成员对干部的评分占40分,乡干部的互评分占30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的评分占30分。得分在前10名的干部归一类,得分在后10名的干部归一类,得分在中间的干部归一类。对照考评结果,奖励奖得干部心动,惩罚惩得干部心痛。

    化繁就简的一招,有效调动了干部工作主动性和协调性。在2013年遭遇特大旱灾时,为了实现烤烟生产稳居全县第一的目标,该乡干部个个激情高昂,踊跃投入田间地头,同群众并肩抗击旱魔,取得了烤烟生产综合考评、上中等烟和均价等三个全县第一。2014年,该村在中岭村全面小康示范点上,同步启动了220多户群众的小康房建设,成为了桐梓县高寒、边远贫困村组全面小康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

    盯牢项目建设“穴位”,扎好四肢麻木的“针炙

    贫困乡镇的全面小康创建之路,就得牢牢抓住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为了招商引资有大突破,马鬃苗族乡党员干部“地毯式”搜寻乡境内可开发资源,发现了同良温泉和周边的原始森林有大旅游开发价值。几拨开发商实地考察后,因为公路建设投入太大而放弃了投资想法。该镇的一名干部打比喻,项目开发受公路等原因搁置,如同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因四肢无力成“瘫痪”,即便赢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却难博得延续的爱情。

    出非常规之招,才能取非常规之绩。马鬃苗族乡党委政府针对招商引资的因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改革。整合烟基路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把两个不同部门的项目整合到一条公路建设上来,修建了龙台(小地名)至小坝(小地名)长14.5公里、宽6.5米的通村油路。

    公路建设合二为一,根据投资商所需增加公路宽度。马鬃苗族乡亲商爱商安商扶商的生动实践,促成了项目落地,拟投资1.5亿元的马兰河峡谷漂流项目开工建设。

    盯牢村级组织“穴位”,扎好血脉不畅的“针炙

    如何把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好,让事务繁琐的村干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抓发展?

    该乡按原来的片区,把村干部进行整合。三个村的支书、主任、人口主任、监委主任集中起来成立总支委员会,从中选举一名政治过硬、办事精干、大局观强、作风清廉的人员作为总支书记,另外选举一名副总支书记,其余的为总支委员,然后把三个村的办公室统一到三个村相对集中地点。这样的改革,即实现了村办公室每天有专人值班,为群众办理办事盖章等常规事务。同时村干部又有了更多精力,带领群众抓发展。

    石板总支委员会成立以来,带领群众修通了石板村仓库至梅子村方邱长达7公里的“一事一议”通组公路。村民万代会要流转1050亩土地种植烤烟,支委成员成克强每天专职扑在流转土地上,一个周内就完成了千亩土地的流转。村民陶安江发展种植苗圃,总支委员会派出成员邓显杨专职负责协调工作,发动群众把苗圃的种植规划扩大,现在苗圃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杨贤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