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勤劳双手 编织幸福生活 ——习水县桑木镇农家女陈婉琼手工编织致富记
06.06.2014 18:33
本文来源: 妇联
“女人难道就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为什么不能跟男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赚钱自立?怎样才能顾家和挣钱两不误呢?”四年前远在他乡务工的习水县农家妇女陈婉琼,想到了家乡有很多留守在家的姐妹,萌发了返乡发展编织这门技术,让姐妹们足不出户,也能靠双手致富。正因她的这一想法,桑木镇上有了自己的妇女编织厂,120名妇女也因此就近就业,有了固定的收入。 一根编织绳,一盒水钻,一个编织架,一张桌子,一根凳子,一双手……勤劳善良的陈婉琼用最简朴的材料,最简单的设备创造出别具特色的新作品,用灵巧的双手编织了对未来的希望,用坚韧与聪慧开辟出发展致富的新天地,用实际行动证明妇女顶起家中“半边天”的真理。 陈婉琼是桑木镇当坝村人,2011年回乡利用8万元妇女小额贷款,办起了手工编织厂,主要以生产半品鞋面为主,原材料来自广东东莞的艺术鞋材厂、瑞兴鞋材厂、豪辰特殊鞋材编织厂,成品也销向这几间工厂,谈起创业历程,陈婉琼说:“只能用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形容了。” 万事开头难,手工作坊刚起步时,陈婉琼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记得那年我们接了一笔订单,10天内完成5000多双鞋面,样品十分复杂,许多妇女年龄大,基础较差,需要手把手教,一遍遍示范、指点,通宵达旦的加班,连饭也顾不上吃,尽管这样,却还是没能按时交货,赔了近5万元,那是我们开厂至今唯一赔款的货单。”回溯创业历程,陈婉琼感触颇深。 这个手工作坊不仅让陈婉琼走上致富路,也带领着一批妇女踏上了编织的征程,让寂静的农闲时节变得忙碌起来,一个个心灵手巧的农妇,编织出各式各样的鞋面,换成花花绿绿的钞票。为了让姐妹们多创效益,陈婉琼坚持上门收货,而且随收随付款,从不拖欠工钱,她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姐妹的信任,也吸引了习水县城、永安、习酒、二郎、回龙的120多名在家妇女加入编织队伍,她们从手工编织中学到技术,提高收入,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 “手工编织只是姐妹们的第二职业,她们利用闲暇时间赚点外快,收入多少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陈婉琼说。农家妇女成了足不出户,人不离家,就能挣到了钱,既顾了老人孩子又不误地里农活的“新工人”,她们月收入高达三、四千元,最少的也能拿一千多元。“在家编织鞋面,既不耽误家务活,还能挣到钱,忙时少编几双,闲时多编一点,冬天冻不着,夏天晒不着,不出家门就能挣上钱。”在编织厂上班的张六高兴地说,连新学员袁附兰也不甘落后,月赚4000多元。 二次创业对于像陈婉琼这样普通妇女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挑战。3年的奋斗历程,浸透了她的心血,也铺就了致富的路子,现如今,这个农家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年薪15万,一家人搬进了400多平米的新大楼。 陈婉琼说:“通过手工编织,我不仅拓展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带动妇女姐妹共同走上致富路,心中感到非常自豪。以后的路还很长,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相信,一定可以通过手工编织闯出姐妹们更加幸福的生活。”
本文来源: 妇联
06.06.2014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