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楼市降价促销 未必是楼市拐点到来
在小品《卖拐》中,那个本来身强体壮、四肢灵活的厨子,终于被一声声“拐了、拐了啊”喊得架上了双拐。“大忽悠”以其卓越的需求创造能力,进入了诸多管理学院的营销案例。
现在回想起来,是自从2月份杭州(楼盘)一个楼盘降价促销,中国楼市仿佛一夜之间集体“拐了”—经济学家管这叫“拐点”。
起初还是察其参展数、观其成交量,现在终于可以用数据佐证楼市进入深度调整的“拐点论”: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环比连续上涨23个月的中国百城房价均价,2014年5月份出现了首次环比下跌。下跌了多少?0.32%。“严重,哎呀,非常严重”。
房子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标准制成品,其市场变化很难用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说清楚。比如,庞大基数上的同比涨幅趋缓,说到底并没有挤出多少泡沫;比如,官方数据统计的均价回落,和“看中的房子没一套降价”的百姓感受总有反差。即使住建部总经济师在谈及房价时也坦承“没看懂什么叫拐点”,因为拐点“不是预测工具”。
“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为的是卖拐;而那些大喊“楼市拐了”的,其实不乏“送拐”的善意。随着打砸售楼处、地产商跑路等消息的传出,是各地政府一系列或羞羞答答、或悲怆凄切的“逆周期”行动:有的变相取消限购,有的明确放宽公积金提取,有的慷慨实行购房税费返还;有的创造出“双向调控”,还有的发明了“技术性限降”。截至5月底,虽然无人承认自己救市,但已出台及传闻将出台类似措施的城市超过10个。
生活必需也好,投资炒作也好,既然作为市场化的商品,价格有涨有跌就该是常态。何况连续暴涨十来年后,房价有泡沫已是共识,此时放慢脚步乃至适度回落,对市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均可谓利大于弊。
但是,房价实在身不由己。这位一路狂奔的选手,稍一歇脚,立刻就有人过来询问:“饿不饿?煮碗面给你吃”;要是不小心打一趔趄,恐怕急救车就开来了,“这病发现一般都是晚期”。
对房地产业的关爱,出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土地财政”的底气,来自于土地出让价格;土地价格的保障在于房价—只涨不跌的房价。而为“房价只涨不跌”这个神话背书的,一是房价上涨本身,二是各地事实上“调跌不调涨,控跌不控涨”的调控。在这个棋局中,房价一跌就闹成了屡见不鲜的旧闻,房地产业“营改增”推进艰难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多年高歌猛进的建设,我国住房供需基本达到平衡,部分城市尤其是一二线以下城市住房供大于求,加上一度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撤火”,房地产告别高速增长已在各方预料之中。大势所趋,即使用以往打鸡血似的救市方法也难以逆转。倒是此时正可以借市场之手,对多年惯出来的靠借钱、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进行矫正。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和经济健康长远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即使短线调整,长期发展无虞。
一旦拐点到来,真“拐了”的未必是房地产业,倒可能是一些将经济增长、财政增收都捆绑在房地产一棵树上的地方政府。那些视房价飙涨为理所当然、“闻涨则喜、闻跌则忧”的思维惯性,分明体现了一种发展观上的病态。
还是应该把审视的目光多投向自身。“走两步,没病走两步”,看看离开房地产的拐杖,咱是不是就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了?
延伸阅读:
任志强称:楼市真正的"拐点"是降了价也没人买
"零首付"首现北京:楼市已临小拐点 房企日子不好过
楼市拐点论的逻辑站得住脚吗
专家:楼市拐点不靠谱 局部阵痛或难免
IMF年检中国经济坚强又脆弱:不认同楼市拐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