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农信社“两大员”破解合作社“两大难”

23.12.2020  22:01

    新华社贵阳12月23日电 题:贵州榕江:农信社“两大员”破解合作社两大难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

    “去年年终盘账发现卖蛋款少了70万元,几个股东相互猜忌,最后差点散伙。”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盘踅村高寅弄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佩恒告诉记者,合作社2017年成立,2019年因这“算不拢”的70万元几近倒闭。

    “县扶贫办、镇财政所派人算了一个多星期才发现,个别股东把卖蛋钱装进了自己腰包。”薛佩恒说,因合作社没有固定出纳,谁卖的鸡蛋谁收钱,有些根本没有入公账,收款凭证也是杂乱放在一起,有些找不到了。

    榕江县扶贫办副主任石仕玺介绍,2016年至2019年全县合作社数量增至681家,但经排查运行正常的只有278家。部分合作社存在思路不清、管理随意、经营混乱等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不明”和“账目不清”两个方面:即对于如何选择产业、产品如何销售等,部分合作社多依靠经验或者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对于风险的研判也比较模糊;在账目管理上,部分合作社存在收支“过手不入账”“记账不算账”的情况。

    为破解合作社“产业不明”、“账目不清”两个核心难题,榕江县引导农村信用社和合作社参与互助共建,探索“社社联建”机制:发挥农信社信贷业务员遍布乡村、市场信息灵敏且具备项目审查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等优势,将各网点信贷业务员明确为辖内合作社的“产业指导员”和“财务指导员”,定期上门服务。

    榕江县农信社理事长涂畅介绍,产业指导员除了宣讲产业政策、帮助销售产品外,还要把合作社的种养规模、销售方式、经营收入等情况建立台账,对合作社产业的基本情况、产业投放、成本收益、潜在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形成产业分析报告,为合作社提供参考。

    财务指导员则聚焦合作社“不会记账”“不懂填写支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对合作社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合作社养成记账算账的好习惯,使其产权关系更清晰、支出收益更明白、利益联结更清楚。

    受疫情影响,平江镇一养兔合作社本该3个月就出栏的500只兔子推迟了两个月出栏,价格没变,最后发现一分钱没赚,还亏了。到底亏在哪儿?合作社负责人想不通。

    农信社的产业指导员最后帮他找到了症结所在:1只兔子每天约需饲料钱0.5元,前3个月是主要生长期,3个月过后,兔子“光吃不长肉”,相当于500只兔子每个月浪费六七千元的饲料钱。

    “资金有约束,盈亏看得见。”榕江县委副书记肖智勇认为,合作社在农信社的指导下,每笔收支可追溯,对“哪些产业效益更好”“哪些环节成本高”“哪些成本可节省”都有了更清楚、直观的认识。

    “账目清清楚楚,谁都动不了也不敢动‘歪脑筋’。”薛佩恒介绍,在农信社财务指导员的帮助下,合作社有了财务收支明细账本,每笔收支均需由经办人和审核人签字,金额、用途、凭证也一清二楚。

    “‘社社联建’打破了农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个‘农字号’微观经济单元之间的壁垒,既能治好合作社的‘病’,又可激活农村金融微循环。”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汪磊认为,“社社联建”有望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变革的一把“金钥匙”。

    榕江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20日,全县278家合作社已实现产值达6500余万元,同比增长67.77%,可带动近1.5万户贫困户增收。而县农信社来自合作社的存款已超过3000万元,同比增长76%。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