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大美后藏 浓情瞬间

16.09.2015  17:37

  大美后藏 浓情瞬间扎顿摄影作品欣赏

  扎顿,男、藏族,西藏图片网注册摄影师。

  西藏江孜人,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事摄影工作30年来辞心于追光逐影,影像记录了拉萨、后藏、阿里等地的地理、人文、时间坐标。

  扎顿、中共党员、现年50岁,西藏自治区文联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日喀则地区文联主席兼秘书长。从早期的日喀则地区文化局干事到日喀则地区文联主席的30年里,扎西顿珠一直在日喀则地区文化战线工作。他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走遍了日喀则的农区、牧区、林区,用相机记录了日喀则大地的音容笑貌,用心感受了雪域大地在新时代的发展,为日喀则地区从文化大地区转变为文化强地区做出了突出贡献。

  夜幕中的樟木镇

  祭山

  抛洒吉祥

  望果节赛马

  万峰之首——珠穆朗玛心中有使命  扎顿(全名扎西顿珠)在日喀则文化战线上做了两件最有意义的大事。完成这两件大事,暗合了扎西顿珠名字中的寓意。“扎西”——吉祥,“顿珠”——顺利完成。吉祥地、顺利地完成两件大事,表达了扎顿作为少数民族艺术家心中的爱国情结,完成了扎顿作为藏族人让藏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

  扎顿是建国后党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发自心底的感情。2009年,在日喀则地委行署举办的《日喀则现存反应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历史文物目录》摄影集出版面世座谈会上,扎顿说,出版这个摄影集,不仅要旗帜鲜明地讲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要用实物来印证西藏和历代中央政权在历史上血肉相连、共同进步的历史。这本摄影集从设想到面世,浸透了扎顿的汗水。图集中拍摄到的文物,时间跨度上千年。编著这本摄影集,浸透了扎顿严谨的文化态度。为拍摄清朝驻藏大臣松筠、和琳立在国境线上的一块“鄂博”(满语:界石,类似于今天国界碑)碑,扎顿和摄影集的主编翟向东同志,徒步在中尼边境线上找寻了8个小时,终于寻到了碑并拍照留存。扎顿说,虽然辛苦,但所做的事情是站在国家的大义和民族大义上,这样的文化工作,才是大为大道。

  韵味扎达

  福音

  赛耕

  祈福窗棂间

  颂吉隆  2000年前后,扎顿历时26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和雅鲁藏布江流域,把日喀则203个乡镇、1974个行政村都走了个遍。

  他要做的,是将日喀则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他曾徒步6天,背着摄影器材,走到未通公路的夏尔人聚集地陈塘镇,收集了夏尔巴人生产生活的形态;他去过世界屋脊中的屋脊,在海拔5300米仲巴县牧区,他和群众同吃同住,拍摄了具有藏族牧民诗经般的民歌颂唱。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日喀则六十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国家、自治区级的认定,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经费得到落实,上百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享受到了国家补助,在日喀则推动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日喀则地区拉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谐舞蹈《飞弦踏春》更是走进春晚,在全国闻名。

  湖畔

  地球之巅

  晨醒年楚河

  越冬的黑颈鹤

  牧归工作有亮点  日喀则地区文联从2007年成立到现在,常设的专职人员就没有超过两人。两名同志、两间办公室,是扎顿同志的文化阵地。去年日喀则地区文联的一名同志调到自治区文联后,扎顿同志成为日喀则地直单位中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即便这样的工作生活条件,扎顿同志辛勤不辍,履行好党联系艺术家的任务,争取条件让日喀则文化走出喜马拉雅。

  在《西藏日喀则传统歌舞》DVD担任导演、摄影、剪辑、翻译;

  在《日喀则现存反应中国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历史文物目录》副主编、摄影;

  在《日喀则画册》图片编辑、摄影、翻译,画册由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题写;

  策划实施《新农村 新面貌》画册编辑、摄影;

  担任《大美日喀则》图片编辑、摄影。

  担任《9 18日喀则地震--纪实摄影》主编、摄影;

  摄影作品《瑞雪暖人间》获西藏第四届摄影艺术作品展金奖;

  摄影作品《湖畔》获中国西藏珠峰摄影大展银奖。

  参与组织出版《国旗阿妈啦》一书,该书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设计制作《壮美珠峰》主题的日喀则彩车,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上彩车展示获嘉奖。

  负责策划唐卡美术作品《盛世和光》全国美展入围。

  参加赴泰国“中国西藏文化周”。

  赴尼泊尔王国的首都加德满都参加“中国西藏摄影展览

  两次赴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纪念日“三地摄影联展”。

  法号鸣星空

  丰年

  瑞雪盛装日喀则

  盛装为吉日

  江孜盛夏品格有魅力  日喀则是西藏的文化大地区,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地域迥异的人文形态,让扎顿沉醉并坚守,这种坚守在西藏的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开展工作困难的条件下更显品格。

  带着对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讴歌主题,从日喀则地区文联成立后,扎顿组织了地区文学、美术、摄影等作者和艺术家,以“新农村新面貌”、“拉日铁路”、“9 18日喀则地震灾后重建”等主题的采风活动。

  他先后以十年的刻度连续三次负责组织举办了“日喀则地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40、50、60周年摄影书法美术展”;主办“改革开放30年成就暨和谐日喀则书画摄影展”;在西藏博物馆主办了《珠峰故里幸福家园》纪念日喀则“9.18”地震两周年纪实摄影展;策划并出版日喀则市援藏20周年画册和《峥嵘岁月——日喀则50年辉煌成就展》画册;推荐组织推出了《拉孜堆谐》、《定日洛谐》、《莎噶甲谐》、《土布加谐钦》等民族舞蹈品种分别参加央视“倾国倾城”、“全国非遗展演”、“藏历新年电视晚会”等活动。组织了全区的艺术家代表到日喀则参加“金秋笔会”。组织西藏摄影家赴上海创作“西藏眼中的上海”专题。

  办小活动、出小画册、办小展览,虽然规模有限,却是日喀则改革开放后政府主导的文艺创作活动的开端。

  每年新春佳节,扎顿都争取地区有限的财力,前往乡间的民间藏戏、唐卡绘画、宗教雕塑等艺术品种的老艺人送温暖。被誉为藏戏活化石的江嘎尔藏戏老艺人次仁曾拉着扎顿说,“这样的(慰问)活动好,政府把我们放心上了,藏戏(传承)就会有希望。

  逢下乡村出差的机会,扎顿总是送去一批照片,又拍回来一些照片。这些照片上的画面,并无惊心动魄的大美场景,更多的是一家人、一个村子、一群小学生、一群农民欢乐的笑容。他和摄影家协会成员小聚时,他会告诉大家,摄影作品的成败,都写在了群众的脸上,摄影作品的大展厅,是群众家中的客厅。

  华灯初上日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