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丰产增收“四季歌” 从黔货出山看贵州农产品产销对接

17.11.2020  15:41

唱响丰产增收“四季歌

——从黔货出山看贵州农产品产销对接

  丹桂飘香的“双节”长假,赫章县5728名帮扶干部却无暇休闲赏秋。他们奔忙在脱贫攻坚前线,田间地头出现了他们和群众一起抓好秋收秋种的忙碌身影。

  “一年之计在前秋。”赫章县委组织部派驻兴发乡民族村第一书记彭亮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言,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产业发展是根本,不能让土地冬闲,土地里种什么最找钱,怎样提高复种指数,要提前在秋天做好安排,才能确保明年增收。

  贵黔大地,东起武陵西至乌蒙,抓住入冬前的好天气抢收抢种,实现黔货出山持续泉涌,超前布局明春增收,成为写在大地的动人诗篇。 

  近年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捷报频传,优质农产品泉涌出山畅销国内外,农业产业唱响增收“四季歌”,从春天“开门红”到夏秋“步步高”,得益于交通路网与冷链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销对接的不断深入。

  在今年各地深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贵州重点农产品反而产值攀升,前三季度食用菌实现增长39%、蔬菜增长8.2%、辣椒增长7.2%。回首短短几年间变化,黔货出山一路高歌猛进,从2017年全年销售农产品100亿元,到今年1至9月585.5亿元,销售额成倍增长,农村产业革命成效凸显。

  时下,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要按高中低海拔及保供分三大区域,围绕季节、时段、单品,结合市场,开展轮间套种,构建分区分带分季节的周年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为黔货出山再次提速,一场产销两旺的大戏在贵黔大地精彩上演。

  拓市场:主攻内外市场,产销并驾齐驱

  “上半年我们蔬菜产量有8825吨,亩产值7240元,7月以后我们又规模种植了3000亩菜心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效果还不错,预计下半年产值能到5400吨,产值6480万元。”近日,记者走进正安县谢坝乡,工人们正忙着将翠绿的菜心分拣分级装入泡沫箱内。据负责人介绍,今年初该乡便将坝区内15家经营主体和4个村合作社整合起来,组成坝区合作联社,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种植。

  选择种什么,要看市场。随着产销对接的更加紧密,种植户们对市场也越发“懂行”,哪些单品属于紧俏货能卖好价钱,大家早已摸出了门道。今年以来,得益于省内外市场并驾齐驱,贵州农产品也源源不断涌入了大市场。

  每天各地发往省外市场的农产品络绎不绝,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及上海等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开设了贵州农产品销售档口10余个,7个东部对口帮扶城市设置了贵州扶贫产品专区、专馆,成吨新鲜农产品从这些批发市场跑进市民餐桌,茄子、韭黄、辣椒、食用菌等深受当地市民青睐。前三季度省外市场销售贵州农产品254.4万吨,销售额239.8亿元。

  省内市场,前三季度销售农产品438.2万吨,销售额345.7亿元。除省内批发市场不断加大份额以外,“七进”工作也在不断加码,1至8月黄平县农产品进学校、机关、医院、军营共2006.08吨,采购金额1667.9万;8至9月乌当区学校、机关、医院、超市等累计采购农产品330余吨,金额401余万元……      

  目前,全省共有186家团餐配送企业批量采购省内农产品,省内公共机构采购本省农产品占比达75%以上。

   抓销售:发挥销售主力,助推黔货卖出去

  10月,榕江县车江万亩大坝,工人们正在采收成熟的辣椒、丝瓜和茄子,路边的小三轮拖着满满一车运到分拣中心,麻利地分拣分级称重后,这批蔬菜就装箱发往广州。今年以来,车江坝区紧盯东部市场,与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浙江杭州世纪联华等有着密切合作,在这些批发市场的带动下,车江坝区销售菜心、西红柿等春季蔬菜已近2万吨,销售额达5660.4万元。

  近年来,流通企业一直在我省农产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更快提升市场销售份额,目前省商务厅推动91家国有平台公司转型流通企业,86家已开展农产品流通业务,实现88个县(区、市)全覆盖,现代物流集团、贵州蔬菜集团、贵阳农投集团等“龙头”在产销对接上不断发力。同时我省也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当地农产品流通工作,引进了深圳海吉星、广州江南市场、上海西郊国际等一批具有经验实力的省外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参与到我省批发市场的运营中来,助力黔货出山。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不断助推黔货卖出去。线下,全省88个县(区、市)与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签订入驻协议,88个县(区、市)全部入驻扶贫专区;省外江苏华润苏果集团、重庆双福市场、郑州万邦市场等采购商,免费让贵州农产品进入其2000余个市场、超市、门店销售。

  线上,“一码贵州”正式发布,扫码购黔货。7月底至10月中旬,该平台已累计完成订单312230笔,交易额5965.03万元,上线产品62903个,入驻企业12419家;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带货,推动贵州农产品走出去。据悉,今年仅前三季度贵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就达18.69亿元,同比增长245.53%。

   链基地:抓好产地链接,助力黔货卖出好价钱

  在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张天荣的千亩蔬菜基地今年又是大丰收。

  他笑盈盈地说道:“今年产鲜椒的时候,我基地上每天有40吨鲜椒发往广州、东莞和深圳。”5前年,在广州做了多年批发生意的张天荣回到大方县建立了生产基地,手握生产与市场两端,张天荣的“订单农业”成为了带动当地脱贫增收的一项富民产业。

  产地的紧密衔接,是发展产业的关键。过去,零星的生产销售模式曾是制约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掣肘,随着“以销定产”的推进,黔货出山的渠道逐渐畅通,农产品相继卖出了好价钱。

  目前,通过订单链接基地、合作联营等方式,紫云、威宁、七星关、西秀、平坝等18个县(市、区)与贵州蔬菜集团已共同打造蔬菜示范基地和辐射带动基地32万亩;全省6个市州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二级供应中心,64个农产品生产主体获得粤港澳大湾区直供基地认证。

  截至9月,全省建成冷库1257个,总库容量406.95万立方米,冷藏车1624辆,布局电商公益性产地移动预冷设施100台,为“9+3”县(区)提供产地预冷服务。上半年,我省冷链通流率达60%,通过冷藏或保温运输,农产品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

  10月初,省农科院与省蔬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种植技术与市场实践的优势,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进蔬菜产业产销深度融合。省蔬菜集团董事长张文贵表示,接下来将推进不同区域和成熟期产品精准对接市场,指导产业全年科学种植,确保贵州一年四季都有量产蔬菜走向市场,实现“错季种植、错峰上市”,让贵州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