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产业发展直通车”助农奔小康

28.07.2014  20:28

    正安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产业发展直通车”,在盘活13.7万亩土地的基础上利用土地、技术、人力、管理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茶叶、大鲵、白芨、果苗、高粱等50多种产业,给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8630个,预计创造经济价值近4亿元,加快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

    “产业发展直通车”即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向农村传递农业科学、市场信息、商务贸易、金融信息,做到沟通无障碍、服务零距离。以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等为主阵地,开展“党员干部进农家,结对助农奔小康”活动,实现产业发展实用化、专业化和特色化。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正安,每年近2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在带来务工经济的同时也造成约有1/3的农村土地荒芜。作为“地方粮仓”的新州镇新州村,为扭转土地“零荒闲”恶性发展的局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建立起面积1700余亩的向家坝烤烟产业区。尖山子村养殖种植大户向发扬,也通过与农户“自行协商”及村委支持,成功租赁1500亩荒地兴建高粱种植带……年初以来,正安县各地利用“产业发展直通车”平台,逐步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和纠纷化解环节,给农户提供了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系列流转服务,成功盘活了1.5万户农民手中的分散地11.2万亩、闲置地0.9万亩、荒坡地1.6万亩,实现了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或增值土地使用价值。

    土地的成功盘活,让芙蓉江镇高粱种植示范带、市坪村柏杨烤烟生产示范区、大坎村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土坪镇白芨栽培基地等各地产业区,聚集发展技术的效果逐渐凸显。结合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全县共实施了6个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总面积40450亩,通过建立钢架大棚、机耕道、田间作业便道等基础设施,引进果蔬产品预冷设施、喷滴灌系统、太阳能杀虫灯等管护设备,搭建种植、养殖业规模化、科技化发展平台。通过扶持专业合作社,引导协会组织为农民提供服务,确保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实践中提炼”等形式,教育鼓励农户转变观念,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全县建立各类产业区174个,其中县农业龙头企业23家、合作社142家、外商投资9家。正安在开展土地流转的同时,注重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弱势人群的权利保护,确保他们在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中充分获利。土坪镇明星村650亩白芨基地就解决了近100个当地劳动力,其中有近70名为“三留守”人员。全县着力拓宽就业渠道,让技术性的农民工到产业公司生产加工,能耕耘的妇女到烤烟、茶叶、中药材等生产基地管护农作物,高山地段的老年人可以到养殖场看羊、放牛、喂猪,青少年朋友在空闲时间也可在各产业区进行社会实践,让“三留守”人员根据自己的时间、身体和需求自主选择、自行安排,工作多少时间就给予相应的报酬,确保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打工,就地赚钱。全县28630名土地流转基地就业人员中,“三留守”人员占了67.2%,每人年均收入增加了近万元。(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