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下殿堂”暗藏开阳地界:探秘白岩大洞

20.10.2014  13:07

    洞内一处巨大的石笋和石幔群

    在开阳县城东北的花梨村一座山上,有个被当地人称为白岩大洞的神秘溶洞。解放前,这里曾是土匪驻扎的地方,据说里面藏着劫来的珍宝;解放后,这里成了当地生产队开会的会议室。

    为弄清白岩大洞的情况,10月18日上午9点,贵州驼峰航线洞穴考察队的4名成员来到花梨村,在村民的指引下进洞考察。

    记者看到,白岩大洞位于半山腰上,洞厅呈半弧形,如同巨大的剧场。经测量,该洞厅长度超130米,平均宽度30米,底面面积近4千平方米,洞顶最高处距地面31米。

    “洞子大,聚个两三百号人没问题,解放后村里的生产队开大会就在这。”村民王加志回忆说,以前曾有几个年轻人进洞寻宝,没走多远便迷路了,4天3夜后才逃出来。

    曾是生产队会议室的洞厅

    记者看到,沿着洞厅越往里,通道便越来越窄,有的地方需匍匐前行。考察队员往高处挺进发现:原来的洞顶垮塌后成夹层,乳白色的钟乳石瀑由洞顶倾泻而下,绸缎般的石幔层层叠叠遍布四周,堪称一绝。

    完成主洞勘测后,队员对另两个支洞进行考察,并在石壁上多次发现洞穴蟋蟀、洞穴盲蛛、蝙蝠等洞穴及穴居生物。当天19时,考察结束,队员们返回洞口。

    队长李明松告诉记者,这次考察并没发现当地传说的财宝。白岩大洞曾是条地下河,由于板块抬升,地下水位下沉,多次的崩塌形成如今的模样。

    洞内不仅孕育了钟乳石、石幔、石笋等丰富绚丽的洞穴景观,还形成相对独立的气候系统,并有奇特的洞穴生物,具有宝贵的科研价值。 本报记者 周元杰

    一处钟乳石石笋

    洞内发现的精美石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