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高海拔山村挑战无水生活
9月22日,由著名男演员、“母亲水窖”宣传大使于和伟(前右二)领队的爱心观察团深入元宝山乡迎丰村,在当地彝族村民的陪同下走访海拔1700多米村民生活用水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裴清波摄
中国青年网宜宾9月24日电 (记者 裴清波)9月22日,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元宝山乡迎丰村的15户贫困家庭各自获赠2只山羊,而这将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家庭财产,也意味着在茫茫大凉山,村民对富裕生活的渴望有了盼头。
作为长期致力于扶贫公益项目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深知西部贫困山区村民的艰苦。9月9日,在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之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为特困家庭送种羊”的众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募捐了74333.69元善款,为雷波县迎丰村和宝山村的23户村民购买了47只山羊。
除了贫困,更刺痛人心的是当地的极度缺水。雷波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雷波县总人口25.6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3%,部分生活在金沙江北岸海拔1700-2500米的高山上。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资源性缺水严重,雨水泉水因缺少水利设施而汇入滚滚金沙江,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面临的却是有水难用的困境。
遇到下雨天,背水的山道上便会泥泞不堪,也使徒步行走变得更加困难。图为观察团队员行走在背水的山道上体验路况。中国青年网记者裴清波摄
迎丰村是一个彝族村落,位于雷波县境内,三个村小组零星分布在陡峭的高山中,俯瞰金沙江,峰峦叠嶂,壮丽景色犹如百里画廊,而秀美的风光却无法让人流连。该村第三组35户村民常年居住在海拔1700多米的半山腰处,由于缺少水源地,村民的生活用水大都来自于海拔1889米高处的三个集水池。近200米高的山路,蜿蜒崎岖,陡峭难行,最窄处只容得下一人通过,脚下是百米幽深峡谷,轻身行走都需小心谨慎,而村里的女人们却要每天在这条山道上往返两三次,每次耗时一个多小时。面对饮水困难,许多村民只能一次次的背着十斤重的木桶上山,再背着70斤重的水下山,碰到下雨天,地面泥泞不堪,他们也是风雨无阻。
79岁的安友土已失明50年,三个儿子全在外务工,只和老伴陈咪咪相守在这深山之中,家中的几乎一切事物都由老伴操持着,每天三趟的背水“家务”也由陈咪咪一力承担,而她也早已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却在为水艰难维生。
喝水已成为当地村民生活的头等大事。但这些被赖以生存的饮用水只是通过一个1平米左右大小的集水池和两个自然水坑而汇聚的雨水,水面漂浮许多虫子和树叶,水体浑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直接饮用。
这是一处饮用水的收集点,水里混杂着泥沙,水面漂浮些小虫。村民利用一根水管将水自然导入下方的木桶中。中国青年网记者裴清波 摄
邻村村长安里格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附近唯一的一处水源,且只有夏季雨水季节才会有水。“冬季我们只有用火把雪化开饮用,如果冬季不下雪,有时会在集水池等上一晚上不睡觉,早上才会收集到一点山水。”水资源的紧张有时也会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和争执。
“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不再为了水而犯愁,家家都能喝上干净水。”迎丰村三组组长吴史呷说。
9月22日,“追寻爱之源·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深入迎丰村实地走访,并看望了困难家庭。观察团队员还发起了“无水挑战”活动,体验村民缺水的生活状况。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项目工作人员罗强说,走访结束后,“母亲水窖”将落户迎丰村。“要从19公里外的水源地将纯净水引到村里,整个工程需花费40多万,全部由网络众筹募集捐款。”据了解,“母亲水窖”项目已开展15年,在以西部为主的25个省(区、市)修建集雨水窖近13.9万口,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670处,直接受益人口250万人,让许许多多的山村家庭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题。
村民背起装满水的木桶熟练的行走在山道上。中国青年网记者裴清波 摄
一天的走访,让众多爱心人士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与心痛,许多观察团队员表示“心疼的想哭”。
“此次凉山之行,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净化。”“母亲水窖”捐赠者代表、爱心人士张静亲自从内蒙古飞往凉山,成为爱心观察团的一员,她在朋友圈中写到:“看着凉山人的生活现状,不来,不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公益是多么重要的事业,永远不会知道,节约用水是多么高尚的行为。”她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公益,并号召身边亲朋好友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