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十二五”教育规划加快推进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20日电 毕节市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招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等会议,“十二五”教育规划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承担国家教育试验试点任务多。一是作为全国第一个“部省共建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承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等七项试验任务;二是承担国家探索贫困山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三项试点任务;三是承担教育部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前两项任务教育部已经进行中期评估,后一项任务今年试点一年,具体工作已经开始。试验试点工作几年来也形成了一些经验,比如营养餐的毕节经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五统一建设模式”、多元的开放式教育育人模式等,都得到了教育部、省领导的肯定。《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教育基础能力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是多渠道争取支持加快办学条件的改善。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新增校舍建筑面积5665593平方米,新增幼儿园317个,初步建成教育园区4个,中职学校改扩建和新建初步成型。二是加快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小学减少349所,初中增加13所,高中减少7所,中职学校减少4所。三是新增高等教育资源,促进转型发展。高等教育新增专科学校2所,毕节学院成功转型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一是以实施“特岗”计划为引领,多渠道补充新教师。全市现有教师86188人,比2010年净增16191人。4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16804人,其中有国家级特岗教师13090人。二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得到改善,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升。2014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2.43、0.67、9.09、21.2个百分点。三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示范,多形式培训校长教师。2010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三年单列毕节市教师培训项目,每年安排1000万元帮助毕节培训校长教师。我市2012年每年设立培训专项经费500万元,有效促进了校长教师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国培”远程项目连续几年有效学习率、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均达到95%以上,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贵州日报》曾予以报道。
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达289所,在校生达11.58万人,专任教师达5048人,比2010年增加学校204所,增加学生77004人,增加教师3232人。梁才学校、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民办教育项目落地开花。整个民办教育正在呈现出向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的势头。
截止2014年,全市有学校3514所,学生1825660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达65.8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7.5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04%,分别比2010年提升29.63、6.44、27.36、11.74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7.7年,比2010年提高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