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山乡展新颜

08.10.2015  11:33

  惠水县聚居着苗族、布依族、毛南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其中毛南族人口2916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0.6%,主要分布在濛江街道司濛村、赤土村和涟江街道大新村等7个行政村。


为了传承毛南族传统民族文化,村里的老人主动为年轻人传授本族语言和民族工艺制作技艺。

  走进濛江街道司濛村的文笔农家苑,开业近2年的农家乐座无虚席,“我们农家乐的布置和菜品都是按照毛南族特色来设置的,来过的游客都对我们赞不绝口,每月仅农家乐纯收入就达2万余元,我希望通过这个小店将我们毛南族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老板班江梅笑着说道。


随着对毛南族群众文化教育投入增加,全县入学率不断提高。

  政策倾斜、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专门成立了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工作领导小组,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工作向前发展。


司濛村班江梅开办农家乐两年,年收入24万余元。

  “我们山后村种的蔬菜健康营养无公害,可出名了,县城里面很多的超市、学校都来下订单呢。”山后村村民陈友秀高兴地说道,今年她家的10亩土地全都种上了蔬菜,预计年底收入6万元左右。


山后村村民陈友秀种植无公害蔬菜年收入6万余元。

  该县还依托贵州盛华学院、县民族职校免费为毛南族群众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积极拓展他们就业创业路子。目前,全县已累计为农家乐、种植养殖户、村级合作组织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8期。


赤土村创办劳务公司,解决了300余名群众就业,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

  惠水县不断加大毛南族群众文化生活、教育资金投入,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

  近年来,惠水县紧紧围绕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和《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先后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实施项目126个,投入资金6041万元。


在政府帮助下,毛南族村群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毛南族民族特色商品。

  2014年,全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7个行政村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预计2015年年底,濛江街道司濛村、涟江街道大新村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可率先全面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