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稳村 来自绥阳“五村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19.06.2014  16:36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常言道,‘话不说明气胀人’。基层民主就是要通过搞好渠道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有效保证普通群众参与管理、维护自身权益。大力实施“民主稳村”工程,是搭建基层群众诉求平台,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的重大举措。”绥阳县风华镇党委书记何德茂在接受采访时说。

    该县按照“党组织为主导、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原则,以“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点题公开”等为载体,大力实施“民主稳村”工程,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基层民管委、户代表和村民之家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体制机制的配套措施和办法,有序推进村民自治,确保基层民主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面规范和深入推行党务公开、村务(政务)公开,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实施“四会治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议事委员会)、“四步议事”(党支部提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党群议事会决议、监委会全程评议)、“四式公开”(绘流程图、挂公示牌、设公开栏、发明白卡)、“四制监督”(实施过程监督、决策程序监督、重点环节监督、成效评估监督)。通过创新管理形式,为民主稳村提供有效载体,让基层群众、村级干部双向互动,推动基层和谐。

    在“民主稳村”实践中,该县风华镇、郑场镇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农村民主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退伍军人、退休老干部、知名人士、农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等的作用,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乡风民俗习惯、村容村貌改造、农村惠农政策实施等“民管委”,民主商议决策措施或兑现办法。该县旺草镇、茅垭镇以10-15户为一单元,建立户代表选举制度,选出群众公认的户代表,代表辖区群众的共同意愿,参与本村民主议事。

    截至目前,该县已组建基层“民管委”500余个,选举户代表2500余户,推动“一事一议”500余场次,开展“点题公开”240余场次,代表群众议事1000余场次,真正让群众参与有渠道、民众管理有平台、基层诉求有回应、层层监督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有平台说事”问题,为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和谐氛围。(李洪平 本报记者 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