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重阳也曾是“女儿节”
20.10.2015 14:18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新华网西宁10月20日电(记者庞书纬)10月21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民俗学家告诉记者,在传统社会,重阳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除传承至今的敬老、爱老之外,还有着鲜明的女性特质。
据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刘苗苗介绍,重阳节的女性特质,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西汉人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就有“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祓禊登高”的记述。
“在古代九为‘阳数’,双九则为‘重阳’,古人为图吉利,常常会在这一天让女人休息,男人做家务,因此有‘九月九,大撒手’‘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等说法。”刘苗苗说。
上述民俗在一些地区,逐渐演化为重阳节女子回娘家的习俗。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的学者贺晏然介绍,成书于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每到重阳,“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
赏菊是重要的重阳民俗。对女性来说,除了赏菊,还常常会佩戴菊花。刘苗苗告诉记者,在唐代人李绰的《辇下岁时记》中,就有“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的记载。古代称未婚女性为“黄花闺女”,“黄花”即菊花。
进入现代社会,重阳节的女性特质渐渐减弱。相关学者认为,这恰恰是妇女地位逐步提升的结果。“传统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更需要利用有限的节日稍事休息,因此一些节日就有了‘女性休息日’的特质。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升,自我实现空间在扩大。当然,重阳文化中尊重、关爱女性的传统应当得到继承,并成为社会公序良俗的一部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胡芳说。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20.10.2015 14:18
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多项工作居中国领先
中新网贵阳12月6日电 (记者 蒲文思)新中国贵州新闻
贵州“通村村”平台打通农村交通“微循环”
11月30日,贵州新闻
贵州对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和完善
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