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
10月28日,由中国民俗学会、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区隆重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宗严,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松华等出席本次年会开幕式,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300余名民俗学者参加年会。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和全校师生员工对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真诚欢迎出席年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陶文亮校长简要介绍了我校概况,他说,我校将建设成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至建校百年时,建成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致辞
陶文亮指出,多年来贵州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创新工作,依托民族学、社会学等优势学科,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民俗学、民间文学学术研究团队。学校现建设有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民族艺术、民族语言、民族特长班等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工作,设立民俗学专业硕士点,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民俗学专业人才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一批民俗学优秀研究成果,编印出版的《民间文学资料》《苗岭风谣》《傩戏傩文化资料集》等研究性资料在学界产生较大反响;民族美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创作与研究多项作品获全国大奖;文化抢救、保护、研究方面,整理出版了清水江文书(三穗文书)、六盘水彝文古籍文献等;重点推出系列电视片《侗族大歌传承发展的源与流》《布依族消费民族志》和5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编辑出版了我国首部“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目前该蓝皮书已经连续出版3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参会嘉宾
陶文亮强调,中国民俗学会以研究我国各民族群体固有的传统文化为己任,走过30多年历程,搜集、整理大量中国民俗文献资料与田野资料,开展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鼓励和组织民俗学田野作业,组织编辑出版民俗书刊,译介国外民俗学成果。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办网络论坛、组织田野调查等方式,培养民俗学人才。组织和参与国内外民俗学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繁荣。积极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十分钦佩。举办此次年会,是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发展和师生专业学习的难得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建议。
最后,陶文亮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讲话
随后,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讲话,他代表省教育厅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来到多彩贵州表示热烈欢迎。潘建春说,贵州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尤其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推动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实现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十余年来,我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民族特色村寨学校,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多方参与到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教育中,很好地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致辞
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致辞,他说,中国民俗学会和贵州民族大学主办此次年会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推向深入的具体体现,意义深远。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积极推动相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将有效推进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也将助力脱贫攻坚和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致辞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致辞,他对一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做工作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民俗学会努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令社会各界关注的成绩。在会员发展与管理方面,中国民俗学会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实现了会员管理、会费征缴、学术会议征文及与会代表沟通等全程数字化控制,走在了全国学术组织的前列;会员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和政府服务建言献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非遗保护领域的生力军。
朝戈金说,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是我国民俗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广大会员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会会员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一次难得机会,是交流信息、切磋理论的重要平台。中国民俗学会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俗学是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中国民俗学会是有光明前途的学术组织。广大会员对学会的热爱和支持,是其健康发展的最大保障。朝戈金表示,贵州民族大学在人力、物力方面对此次年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代表学会表示衷心感谢。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接下来三天,将依次进行大会发言、分会场研讨及观看民族艺术与非遗展演等学术活动。
合影留念
(文/程 丹、图/蒋易宏 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