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权“画虎村”:农家是画院 农民是画家

01.10.2017  23:36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乎内心的满满获得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希望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王公庄村村貌 霍亚平 摄

  “荷锄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画虎雄。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有个王公庄。村里大多数人不务工、不靠农,而是专心做一件事情。

  干啥?画画!

  而且,专画“老虎”!

  著名作家二月河赠言:这里是农村,也是画院;我们是农民,也是画家!

  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王公庄“虎经济”提质增效的五年: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品牌化运行,从单纯的绘画营生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线下兜售到搭上“互联网”快车,“画虎村”画出了农民新生活,描绘出农村新气象。

  这就是王公庄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小虎王”王建峰和妻子共同完成一副作品 霍亚平 摄

   虎王”的幸福生活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画案对夜灯。

  秋高气爽的九月,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画虎村”里却灯火通明。

  为何?

  画虎村人有深夜作画的习惯,夜灯如炽,正是与寻常村落的不同之处。

  临街一栋屋内,一男子正端坐案前,执笔在手,细心描摹。身旁一年轻妇人,同样在挥毫泼墨。二人不时低语几句,显得伉俪情深。画案的宣纸之上,一只下山猛虎跃然而出。

  男子名叫王建峰,人称“四小虎王”之一,今年三十四岁,学画十七载,如今已自成一派。出身农家的王建峰常言,若无画虎手艺,自己只怕难逃贫穷与辛劳的命运。

  王建峰至今记得,自己卖出的第一幅画是《岁寒四友》。那时他20岁,还未出师,90元已算“巨款”。兴奋之余,他买了一只鸡,割了两斤肉,拎了一瓶白酒回家与父亲把酒言欢。“第一次挣钱,最开心的是从此不用仅靠种地维持生计。

  四年前,王建峰父母相继患病,多年积蓄一朝散尽,还欠下数十万外债。当时默默无闻的他曾想卖房抵债,南下打工。在亲朋劝阻下,他最终打消念头,选择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逢当地政府发力支持特色产业,王公庄“画虎”从文化现象逐渐走向产业化。

  近五年,在政府的不断推介下,王公庄名声大噪,潜心作画的王建峰打了个“翻身仗”。

  如今,王建峰的画单幅最高卖到16万元。王家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搬进了村里统一规划的画院,还在县里买了“城宅”。

  是农民,还是画家?

  王建峰更愿意叫自己“农民画家”。

  “村民基本都不靠种地养家,但家家有地。画画之余,也都会下地干活,晴耕雨读,书画传家。王公庄之所以能崛起,就在于我们本质上是农民,不局限于题材,才能抓住动物画的市场空白。”王建峰说。

  富裕起来的王建峰今年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换辆商务车,带全家外出旅游。他和妻子还有个“大愿望”,办巡回画展,站上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