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22.04.2015  14:28

为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倡导和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省人大常委会拟制定《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已对《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现将《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欢迎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为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好该条例提供参考。

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15年5月30日前以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提出。

联系地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

邮政编码:550004 联系电话(传真):0851—6890210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15年4月20日

 

 

条例(草案)全文: 点此下载  

 

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倡导和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的综合协调和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农村个人建房采取节能措施。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制定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

      第九条  对在本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建筑节能建设和运行管理

第一节  新建建筑节能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以清洁能源利用、余热利用为主的冬季低能耗采暖方式,并在新区建设、大型住宅区等建设项目集中推广。                

      第十一条  对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和施工合同中明确建筑节能技术要求,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供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在施工现场公示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等信息,按照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标准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   设计单位编制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说明,初步设计文件应当包括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说明和节能计算。

第十四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依据标准规范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编写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签字后实施。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设备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资料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鼓励施工单位按照绿色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施工能耗。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依据标准规范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监理。未经进场复验或者复验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监理工程师不得签署同意使用意见。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中编写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监督内容,依法监督检查、抽查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时应当出具建筑节能工程监督报告。

      第十八条   从事建筑节能材料检测、工程检测、能效测评的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测评,不得出具虚假报告。

    第二节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和本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共机构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计划应当与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相衔接。

      第二十条  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装修和用能系统更新时,应当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本级财政预算。

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权人共同负担。

商业性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建筑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协议承担。

      第二十二条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改造前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并经充分论证,实施阶段应当按照标准规范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改造完成后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对改造实施内容进行验收。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应当委托能效测评机构进行能效测评,测评达不到要求的,应当进行整改并达到要求。

第三节  建筑节能运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   民用建筑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机构应当对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建筑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对建筑能耗进行统计和监测,不得人为损坏建筑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对建筑分项用电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将分项用电量以联网实时传输方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分项用电量同步以联网实时传输的方式报同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

第二十七条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用电量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装置,并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国家机关既有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逐步安装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装置。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已安装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装置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定期维护、维修、检定计量装置,确保正常运行。

第二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公共建筑重点用电单位年度用电限额;超过用电限额的,应当在限期内完成整改。

第三十条  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其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应当执行国家室内温度控制标准。

第三章  绿色建筑发展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二条   绿色建筑发展应当遵循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城乡绿色建筑发展,鼓励建设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城市综合体、大型公共建筑应当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城市新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大型住宅区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绿色生态城区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三条  绿色建筑应当充分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现有自然水域、湿地。裸露工程边坡应进行生态修复。

      第三十四条  绿色建筑项目在项目设计、施工发包时,应当在发包合同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指标;应当依法招标的项目,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

      第三十五条   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阶段应当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项方案,绿色建筑设计专项方案应当包括建设目标、初步技术方案和效益分析等内容。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当编制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书和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境质量指标计算书,提供相关模拟报告。

      第三十六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绿色建筑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审查。

      第三十七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可按照国家规定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第三十八条   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绿色建筑等级、节能、节水等指标。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组织绿色建筑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对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情况进行查验,对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的,不得出具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第四十条  绿色建筑项目竣工验收一年后,可按照国家规定申请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第四十一条  绿色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机构应当采用信息技术对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第四章  激励措施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维护结构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推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必要经费。

      第四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从每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第四十四条   企业开发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企业购置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节能节水设备的投资额,可按税法的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第四十五条  企业以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十六条  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既有建筑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可以用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改造。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绿色建筑等项目。

      第四十八条   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墙面等部位实施绿化,降低建筑能耗。

      第四十九条   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并在取水井和回灌井安装检定合格计量装置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按取水量和回水量的差额征收水资源费。

      第五十条   支持和鼓励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建筑墙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在建筑中应用的比例。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能效测评机构出具虚假测评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民用建筑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人为损害建筑围护结构,造成建筑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未按第二十七条规定配置建筑用电量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定期维护、维修、检定计量装置,导致计量装置不能正常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定义是:

(一)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三)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四)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手工业生产方式。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条例(草案)》的必要性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2014年7月施行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也规定要推行建筑节能,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绿色建筑。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力实施建筑节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可以避免重复发达地区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教训,走一条贵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此,我省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建筑节能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97%以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不断增加,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组织实施了中天未来方舟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等11个国家建筑节能示范试点项目;开展了创建星级绿色建筑、绿色小城镇等30多项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作。随着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制定《条例(草案)》对相关工作加以规范和保障。

二、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使用范围。《条例(草案)》第二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规定,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不包括工业建筑和绿色工业建筑。

      (二)关于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引导建筑用能由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主要体现,也是改善建筑用能结构的重要措施。我省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基础较好,黔中经济区和毕节试验区集中连片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效果明显,贵阳市、威宁县、碧江区、西秀区、鸭溪镇分别获批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县(区)、镇。因此,《条例(草案)》第十一条明确,“对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三)关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征收水资源费。目前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其中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前期投入比普通空调系统高20%,但比普通空调节能40%,可大幅降低运行成本。地源热泵空调的基本原理是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冬季则从地下水源中提取热量转移到建筑物上。通过取水和回灌工艺,只吸收和释放水中能量,不消耗水资源。如果按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而不考虑回灌量,会极大挫伤项目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因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水利厅商议后达成共识,在《条例(草案)》第四十九条中明确,“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并在取水井和回灌井安装取水计量装置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按取水量和回水量的差额征收水资源费”。

(四)关于能源审计。《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规定,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明确了能源审计的具体内容。据此,《条例(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