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发耳镇郑昌伦:创新管理模式 带领群众奔小康
创新管理模式 带领群众奔小康
——记水城县发耳镇双井片区联村党工委书记郑昌伦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6日电 在水城县发耳镇双井片区,提起郑昌伦,早已是家喻户晓,自郑昌伦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双井村风气有了极大好转,正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如今,双井片区村民和谐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栋栋楼房陆续拔地而起,人人争着创业,户户抢抓收入,人均收入达7200元,小康道路越走越宽。
实打实干干出争着要的支书
2013年,在周边村民的强烈要求下,发耳镇成立了由双井村、河坝村、木角寨村3个村联合建立的双井片区联村党工委,郑昌伦自然成了抢手的支书,被三个村“拥戴”为联村党工委书记。
早在联村党工委成立前,双井村展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2013年9月,一个村村民组群众选出群众代表到水城县民政局申请加入双井村,另一个村的村民集体请愿,邀请郑昌伦担任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
郑昌伦与村干部带领双井村脱贫致富,做了很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如争取国家异地移民搬迁项目,搬迁了双井村黑山组80户311人;国家退耕还林2500亩,涉及农户500余户;小水池100口,沼气池200口,受益农户300户;荒山造地1000亩,核桃种植项目3100亩,猕猴桃种植1500亩,危房改造300余栋,修通村公路60余公里,水泥硬化路面25公里等。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2014年他主动到县直各部门跑项目、要资金,争取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双井村獭兔养殖项目。
在双井村,他始终坚守着公平、公正,也因此得到村民的拥护。他说:“作为村支书,老百姓在看着我,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我的责任。”
村联村合连起共同的致富路
2014年8月,双井片区联村党工委成立后,郑昌伦创新性地在党工委下设6个业务工作组,一是党建工作组,负责党工委及下辖3个支部的党建工作,把镇党委安排的工作分解到各相关工作组,并且抓好督促落实;二是经济发展工作组,负责统筹3个村产业布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同步小康等相关事务;三是计划生育工作组,负责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双诚信双承诺、三按月等相关事务;四是安全生产工作组,负责辖区内的私挖盗采、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相关事务;五是财务工作组,负责党工委及所辖3个村的财务管理及财务公开等相关事务;六是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组,负责辖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等相关工作。
三个村实行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的“三同”原则,打破区域界线。目前,在3个村交界处集中连片建设车厘子示范基地一个,占地2000余亩,其中双井村800亩,河坝村460亩,木角寨740亩。三年后开始挂果,预计年亩产值10000元,三个村受益600余户。同时,联村党工委集体研究,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3家砂石厂,投资近2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60余人。同时党工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带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惠及农户300余户,为今后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按照‘组建大工委、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的思路,打破农村力量单薄、发展不均的状况,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共进、共同发展,促进了村党组织规范运行,带动弱村、小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每当提起现如今的双井片区联村党工委,郑昌伦总是自豪的介绍着联村党工委的优势。
互帮互助团结发展致富力量
联村党工委干事,要常问“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给了谁?”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为了“群众”,群众肯定会毫无保留地支持你。郑昌伦就是这样牢牢地把握这个原则,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依靠群众,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吸引进党支部,把工作责任心强、发展有思路的有为青年吸纳入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使之更具有先进性、凝聚力、战斗力。调动村民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干为主动干,不想干为抢着干。
“有了民心,还得有发展”郑昌伦认为,“民生是发展的根基,要改变命运,必须寻求发展之路。”他的具体做法是:党工委主外,三个村两委班子主内。党工委专门负责重大决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原村两委全面负责其它行政工作,做到两抓两不误。
富民,核心是“民”,宗旨是“富”。郑昌伦认为,“要想民富,只有先取得民心,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党工委决定,首先从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让多数村民参与管理,让户与户之间互相监督,把三个村民小组由村民自由组合成为20-30户为一个诚信自管小组,选举产生诚信自管小组长、村民代表,又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村民组长,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郑昌伦常常说到:“互相搭台,个个上台;相互拆台,全部垮台”。团结是工作的基础,他要求党工委班子要以身作则,给班子成员做好表率;善于关心班子成员疾苦,让他们感到温暖。同时,经常与班子成员交流谈心,征求意见,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黄金龙 唐林伟 安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