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环保厅组织召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座谈会
2014年7月8日,贵州省环保厅熊德威厅长在贵阳组织召开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座谈会,中建材贵州区域负责人,贵阳海螺、贵定海螺、水城海螺、海螺川崎相关负责人,厅污防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中建材贵州区域负责人龚雷海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他说,公司旗下玉屏、习水2个试点项目已进场施工建设;黔西拟在水泥厂内建设垃圾余热发电,由中建材和海螺共同投资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预计7月下旬开工;大方县政府已明确取消试点项目,并通过招商引资其他企业进行垃圾发电。
龚雷海表示,中建材集团公司非常重视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工作,目前已同海螺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贵州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推进项目建设,本人还先后7次赴京报告,争取4个试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建设,其中主要还是投资和成本问题。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方式与垃圾焚烧发电的补贴方式很不对等,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不但没有发电补贴,而且地方政府补贴的垃圾处理费用也常常低于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部分地方更是明确表示财力有限,无法足额补贴,这样地方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导致迟迟未启动和开工建设。据测算,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建设投资40-60万元/t,运行成本100-150元/t,按政府补贴70元/t计,需要14年才能收回成本。因此在国家、省里没有相关优惠政策(如享受等同于垃圾发电给予的补贴)的情况下,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无疑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担,并更趋向于垃圾发电。为此,公司与海螺旗下海川公司深入研究,拟在中建材黔西水泥厂内建设垃圾余热发电试点项目。他进一步介绍,该项目采用德国马丁技术,介乎于单纯垃圾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之间,可依托水泥厂已有设施建设,有20余项与水泥系统关联。项目不但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还配套余热发电,发挥一定经济效益,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他承诺,公司一定履行社会责任,与海螺川崎共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在垃圾资源量较小的地区(垃圾量小于300t/d),继续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海螺CKK技术);另一方面,在垃圾资源量较大的地区,拟在水泥厂建设独立的垃圾发电项目。他希望呼吁国家层面在上网电价方面等同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给予支持,同时恳请省里支持水泥厂垃圾发电项目建设。
熊厅长表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第一批11个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试点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工程,并写入了省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年必须建成投运的硬任务、硬要求。中建材要高度重视,旗下玉屏、习水2个试点项目已进场开工,要抓紧施工进度。黔西项目要抓紧落实前期,保证在7月底实质性开工建设,3个项目要确保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熊厅长强调,综合来看,水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仍然是目前解决生活垃圾最彻底、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目前的症结主要还是在补贴上。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提出力争到2015年完成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的比例达到10%,明确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今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发改环资[2014]884号),大力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并明确将在补贴、税收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7月4日,国家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联合组织在我省贵阳召开了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作座谈会,会议就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了交流座谈。可以说,水泥窑在处置垃圾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据了解,目前国务院多个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准备出台相关的细则,提出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置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工作意见。我们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争取国家早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中建材和海螺集团强强联手,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补贴少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建设垃圾余热发电,并与水泥厂协同起来,是可以理解的。下一步,我厅将结合试点项目开展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及时报告省政府,争取支持,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201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