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绿财源滚滚 黔南保护“两江”屏障播下商机
“十年树木”。痛定思痛的黔南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一条既保住生态又促进发展的双赢之路。
位居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护地,黔南是生态类型最典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区位最敏感的区域。“两江”下游地区生态屏障保护的国家责任重担落到黔南肩上。
在继续为“两江”下游作出牺牲和以生态环境换取发展间,黔南毅然选择前者。面向“十二五”发展新征程,黔南确立“守住红线,支持发展,服务基层,做大产业,富裕农民”的理念,提出到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州土地面积的8%以上、林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奋斗目标。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重点实施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黔南3年累计造林面积180.73万亩,年均造林60万亩以上,高于“十一五”年均造林实绩39.4%。黔南森林覆盖率已达53.6%,持续保持一年提升一个以上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5800多万立方米,稳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型、美如画的生态之州。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也是“两江”上游的涵养地。黔南迅速启动湿地保护工程,“贵州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相继获批设立,湿地保护实现零的突破。2014年申报的4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省级评审,县县建城市湿地公园工程深入推进,基本构建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不能再守着“金山”喊“饿饭”。以“‘三化’促‘三力’”的黔南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随即启动:即以林业基地化为抓手,以林业示范工程为带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开展森林、林木、林地立体经营,着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提升林业一产的贡献力;以园区化为载体,加快林产园区和聚集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企业品牌,加快木材加工企业兼并整合,大力发展刺梨等特色产业,以园区带动做强林产加工业,壮大林业二产的支撑力;以生态特色化为品牌,依托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增强林业三产的影响力。
重点种植150万亩工业原料林、50万亩刺梨、30万亩花卉苗木等产业规划建设迅速推进,一批经济林、原料林、珍贵林木、花卉苗木、刺梨等基地迅速崛起,向200万亩茶园基地进军的号角吹响,全州涌现出林业专业合作社115个。
好项目引来28个项目落户林产工业园,成为贵州林业招商之最;全州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是省内森林公园最多的地区,去年黔南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约1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86亿元。全州实现林业总产值46亿元,全州农业人口从林业获得收入比2012年增长了37%。
今日,黔南山清水秀、天蓝气爽,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两江”上游,生态文明道路越走越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