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初步扭转“用水难”局面 10万余人恢复正常用水
贵阳初步扭转“用水难”局面
10万余人恢复正常用水,73个解决“用水难”重、急项目本月全部完成
自今年8月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用实际行动向“用水难”宣战后,贵阳市采取实施城市管网互联互通工程、一户一表改造、二次加压供水改造等系列措施,截至11月30日已解决10万余人的“用水难”问题,初步扭转上半年被动的局面。
据贵阳北控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今年8月初,贵阳市城区范围内至少有马王庙片区、奥林花园等21个小区、院落、路段,因地势较高或处于供水管网末梢等原因,存在“用水难”问题,观山湖区、花溪区,更因总供水量不足一直处于“喊渴”状态。在这些“用水难”区域,居民必须起早贪黑接水用。尽快正常用水成为市民的殷切期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存在多年的用水难题,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用水难”作为解决民生“十困”的首要问题,用实际行动向其宣战。政策既定,贵阳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供水企业主动出击,迅速成立用水难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排查辖区内各居民小区、楼宇院落等的“用水难”问题,对3000多处“跑、冒、滴、漏”问题立行立改,对“用水难”中“重、急”的73个项目,按照“一处一策”的办法,制定解决方案、组织资金、落实责任。
今年8月,通过设置二次加压系统、安装管道泵等方式,贵阳市缓解了马王庙片区、奥林花园等21个小区、院落、路段的“用水难”问题,让缺水的近五万居民正常用上自来水。10月,贵阳市出台《关于解决“用水难”的实施方案》,从“治标”到“治本”明确各项措施和目标,为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制定指导性策略。11月,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见龙洞路等7个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提前完工,百花湖、阿哈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村寨的搬迁工作完成。12月,73个解决“用水难”重急项目将全部完成,日供水10万吨的金华水厂一期工程将建成通水。(吴婷 陈雷)
用水三天变正常 我竖国旗表谢意
“自从小区进行二次加压改造后,我们再也不用过夜里等着接水的日子了。”在云岩区莲花巷18号电信小区住了10多年的居民麦文鸿说,今年国庆节以前,每天都要盼到晚上12点以后才有水用。
麦文鸿说,在之前“盼水”的日子里,小区几乎每天都是半夜才来水。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先把水龙头打开,只要一听到来水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盆、桶都装满。可就算这样,也只能满足洗漱、冲厕所的用水需求,洗菜比较紧张,洗澡、洗衣服就更困难了,只能等到晚上两三点才能进行。
9月27日,云岩区政府、贵阳市供水部门、贵阳市供电部门来到电信小区,了解具体情况后,制定了解决方案,用三天时间给小区免费安装加压泵和电表,让260余户居民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水龙头,水都相当给力,开到最大时,溅起的水花还会‘打脸’。”麦文鸿说。
谈到摆脱“夜里等着接水的日子”,麦文鸿激动地说:“我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党委政府给我们做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谢意,就在小区竖起一面鲜红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