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知疲倦的“拓荒牛”

19.08.2015  06:56

在国防信息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教研室教授孟宝宏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基层部队官兵赠送的“拓荒牛”雕塑——挺着倔强的犄角,后腿紧蹬大地,浑身的肌肉暴凸,古铜色躯体成一道满月形的弯弧,头奋力向前。从教25年来,孟宝宏就如同这头“拓荒牛”,永不知疲倦,始终在我军信息化建设领域研究探索,出版专著、教材、辞书40余部,呈报军委、总部首长机关研究报告30余份,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军队教学科研成果一二等奖20余项、国家专利4项。

理论研究的“先行者

多年前的一个隆冬,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员,孟宝宏参加了某军区组织的一次诸兵种联合作战实兵演习。硝烟散去,他心里沉甸甸的:“整场演练没有看到一点儿‘信息搏击’的影子。

为了用最新的理论引领部队信息化建设,他决定从这次演习暴露的问题入手,撰写一本引领部队信息作战的理论书籍。他利用下部队调研的机会,详细了解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先行者”之路充满艰辛,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孟宝宏终于撰写出《高技术条件下作战问题研究》。之后几年间,他又推出《军队信息化概论》《军队信息化建设基础》等信息化建设专著。

由于孟宝宏和他的课题组在全军最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军通信兵信息战理论研究中心、全军数据链指挥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全军电磁频谱管理指挥人才培训中心相继落户国防信息学院。

在学科转型中“挑大梁

1998年,孟宝宏就强烈地意识到,光靠理论引领部队信息化建设远远不够,必须在学院设置一个军队信息化建设学科专业,为部队培养人才。于是,从这年起,他带领课题组着手谋划“军队信息化建设学科专业”。他带领课题组一手抓军队信息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一手抓《军队信息化建设》《军队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建设和相应的学科梯队、教材、案例、实验室等训练条件建设。

次年春,全军第一批作战部队师职领导干部走进学院,系统接受信息化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学院在全军院校第一个开设师职领导干部信息作战理论培训班。17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全军师职领导干部走进课堂。他们回到部队,积极发挥“酵母”作用,对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决定:以“军队信息化建设学科专业”为蓝本,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全面转型。“挑大梁”的重担又一次落在了孟宝宏肩上。

几年来,孟宝宏带领课题组采取“增、转、撤”的方式,以军事信息学为核心,辐射带动指挥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建设、军事需求等新兴学科专业领域创新发展,大力深化网络空间作战、电磁频谱管理、作战数据管理等10个新兴学科专业建设,使学院人才培养实现了由通信向信息、由兵种向联合、由军队向国防的质的飞跃。

解决部队演练中的“老大难

孟宝宏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扑在部队训练场和演兵场。“孟教授,部队远程机动,实现‘动中通’是一个‘老大难’,请帮我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吧。”这天,电话里传来第31集团军信息化处聂坤华处长焦急的声音。

夏日的闽南大地,骄阳似火。第31集团军某师组织远程机动演练,孟宝宏全程参加战斗,他一会儿在野战指挥车里仔细了解指挥员通信工具使用,一会儿跟随作战分队了解通信联络。孟宝宏发现,通信手段单一、技术滞后是影响“动中通”的主要症结。由此,他萌生了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融合运用各种通信技术的想法。

回到学院,孟宝宏迅速确立“战术机动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和作战运用”科研课题。从需求论证、方案设计、项目研发等环节,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关。“战术机动综合信息系统”很快研制成功,并迅速投入实战运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