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三个援助”保障群众过上“好日子”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7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遵义市汇川区从物资援助、法律援助、智力援助入手,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之困、化解心中之结、打开致富之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供物资援助,解决生活之难。汇川区始终把保障群众生活正常开展作为首要任务,为了能更好的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汇川区以“四进网格”、干部驻村、党建扶贫、综治帮扶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困难群众帮扶档案,以档案为依据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行动。如汇川区纪委干部黄涛,在了解了挂帮的上海路街道北新社区第四网格困难群众吴远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其妻子就近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针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问题,该区采取设置失地农民爱心救助基金和提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办法,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就业人员进行社会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杜绝失地农民“吃不起饭、上不起学、穿不起衣”等情况的发生。今年,该区募集了100多万爱心救助基金,发放慰问和生活救助资金达183.07万元,有5万余名60岁以上失地农民纳入新的社会保障,预计增发养老金4328.76万元。
注重法律援助,化解心中之结。围绕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妇女维权、未成年人保护、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法律服务需求,依托镇(街)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联络室,采取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坐班服务等方式,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化解群众心结,消除心中的“疙瘩”。如泗渡镇观坝村村民冯金平拖欠村民甘定强2万余元8年仍未归还一事,该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多方协调,联系区法院受理甘定强起诉,查封了冯金平一套估价近11万元的房屋,由甘定强补偿冯金平6.5万元后取得房产,妥善化解了双方纠纷。今年,各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发放便民联系卡2万多张,提供法律咨询309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件,参与调解纠纷42起。
强化智力援助,打开致富之门。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群众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获得一大笔“补偿款”,却无致富门路的问题,该区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开展群众创业致富培训课堂,充分发挥政府农牧、水利、经济等部门,以及遵义职业技术学校、区远教平台、其他短训机构、农村创业成功人士的作用,组织失地农民分层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创业技能培训培训班,着力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功能,把“补偿款”化为创业致富的“第一桶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经济人。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农经信息网等平台,把涉农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送到群众手中,引导群众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化水平。今年,汇川区共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班3期,区内各村利用远教平台播放群众致富专题片1170余次,接受各类培训的群众达2.2万余人次。(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