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医前救助”解贫困残疾人大病难题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6日电(记者李黔渝)传统医疗救助须看病后凭票据、按比例报销,而一些贫困群众面对重大疾病时,却因无法提前垫付资金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记者在贵州江口县采访了解到,当地探索贫困残疾群众大病“医前救助”,医疗资金政府“兜底”,解决群众看病难题。
江口县民合镇11岁女孩姚冰萌4岁时从山上摔落致脊椎变形,家人没有送她去医院,而是按照农村风俗给她“烧蛋”辟邪祛病,从此她走路一直驼背,后来越来越严重,无法行走甚至连站都站不稳,父母这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
江口县副县长王家齐说,去年冬天他下乡走访时,无意看到姚冰萌佝偻着站在家门口,以为孩子调皮头上故意顶了个头盔在玩。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用来做脊椎牵引的钢圈,钢钉一根根扎进头颅里。“作为一个父亲,那一分钟,我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语。”王家齐说。
姚冰萌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因工伤残,母亲患有甲碱病需终身服药,家庭收入完全依靠政府低保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新农合大病报销相关政策,姚冰萌手术等费用可以按比例报销,但需要提前垫付资金,然而高达46万元的高额医药费成为了一道“门槛”,让这个残疾家庭束手无策。
经县政府多方协调商议,决定将医疗可报销金额以贷款的形式提前支付,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提供担保,利息由政府补贴,贷款额与患者家庭积极筹措的医疗费用统一汇入指定账户,由江口县残联全程监管费用支出。
4月底,姚冰萌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顺利实施手术,记者近日在姚冰萌的家中见到她时,她的脊柱已经直立,并能缓慢行走。
“这事原本是特事特办,工作难就难在贷款协调,找不到担保,如果没有机制保障,各方都有顾虑。”江口县残联理事会会长唐成华说,姚冰萌医治成功后,想到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更多人受益。
双江镇槐枫村7岁的李佳黎将是下一个受益者,小佳黎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安装了假肢,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或多次磨骨手术,直到成年后骨头不再继续生长为止。每次磨骨费用在1.5万元左右。在今年4月初的一次磨骨手术后,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住院费,小佳黎不得不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出院,后因伤口发炎至今仍疼痛不止。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口县残疾人有2万余人,其中近5%患有重病大病,这些残疾家庭生活普遍困难,医治经费需求多、耗时长,疾病反弹率高,如得不到及时医治,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
“不怕一时的穷困,就怕一人得大病”。记者从江口县政府了解到,对于可以治疗、可以报销的大病,由政府牵头引导,先救“急难”,今后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补偿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