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凝心聚力,抗洪救灾
2016年7月3日08时至7月4日08时,我县普降大到特大暴雨,且多个站点降雨量达到特大暴雨,其中老屋376.6mm、张屯246.1mm、头坝溪225.8mm、都村水库222.6mm、水泥厂 223.5mm、江口215.1mm。由于我县近段时间以来降雨频繁,土壤含水已经饱和,此次强降雨导致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以及大小溪流洪水暴涨,造成县城内涝,街道全部变成河流,多处门面、超市被淹,全县多处山体滑坡,沿河的农田、农房和沟渠、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受灾严重。
一、高度重视,积极靠前指挥
灾情发生前,县水务局已累计发送预警短信500余条,提醒各级各部门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工作。灾情发生后,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贵君、县重点水源建设管理工程局副局长黄文中、县防办相关工作人员于7月3日晚23:00时赶往受灾现场,全力组织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7月4日上午8:00,县水务局派出5个抗洪救灾应急队伍,由5个班子成员带队,赶赴各乡镇指导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二、落实责任,全力组织防御
灾情发生后,县水务部门积极行动,认真履行职责。先后派出4批次工作组60余人次,分赴各乡镇检查指导防暴雨工作落实情况,对部分已逼近防线水位的水库,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科学调度,安全排洪。自3日强降雨以来,县水务局潘贵君局长始终坚持奋战在灾区一线,了解掌握灾害程度,检查堤防沟渠等水利设施受损情况,指导当地水务部门立足实际,抗洪救灾。4日上午12:30分时,县委、县政府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一结束,县水务局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抗洪抢险工作措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及时得到贯彻落实。
三、明确任务,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灾后重建工作,7月5日,县水务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一)认真核实灾情损失。加强水利设施受灾情况统计核实的组织领导,成立水利设施统计受灾核实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进一步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认真排查、核定和分析灾害损失,按照防洪堤、沟渠、饮水安全工程等类别分类列出水利设施受灾清单,并请专家评估受灾损失。
(二)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方案。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农业生产和事关江河防洪保安的水利基础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分项目认真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
(三)积极开展水毁修复。为加快推进水利设施恢复重建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实行分片分组到各乡镇(街道)帮助指导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根据核实统计的水利设施受损情况,将水毁项目所需资金情况报省、市部门,争取支持。在恢复重建的重大项目工程及所有工程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水利工程有关设防标准,狠抓工程质量,在建筑材料、工程设备、施工管理、施工程序上严格把关,使恢复重建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加强水质检测。一是加强供水水质的检测和监督工作,防止灾后疫病的发生;二是加快受损供水设施的修复工作,对暂不能修复供水设施的灾区和灾民安置点,要做好消毒工作,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三是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要根据地形条件和农村居民居住的特点,因地制宜,全面勘测。在水源布局上,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
(五)进一步做好防汛日常工作。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对全县内的病险水库、山塘、重要河段、在建水利工程等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二是加强应急值守。严格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值守情况进行抽查;三是加强预警监测。着力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暴雨洪水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早做好应对工作。
据统计,本次洪涝灾害共导致全县283处水利设施受损,水利设施损失2480万余元。其中:46处18.6公里堤防和62处饮水安全工程45km管道被损坏,8座电泵站被淹埋,165处43.4公里沟渠被冲毁,2座塘坝破损。目前全县抗灾复产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中。
江口县水务局 刘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