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铺就“绿色”小康路
近日,笔者从江口县统计及旅游部门得到这么一组数据:
2014年上半年,该县接待入境游客213.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19.7% 和30.5%,在全省经济运行情况非经济强县排名中旅游收入排名第九,增速排名第十二;在全市排名中旅游收入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三;
2013年,全县入境游客数达340万人次,同比增长25.51%,旅游总收入达28亿元,同比增长33.21%;
而在2000年,该县旅游总收入1570万元,接待旅游人数不到6万人次。
数据枯燥却真实,不仅见证了江口立足资源优势,谋势起跳的科学发展,亦映射出江口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后发赶超的成功实践。
走活青山绿水“一盘棋”
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成败。江口在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上,走出了一步完美的棋子。
江口县地处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地,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共存,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保护网、国家自然保护区、佛教名胜梵净山在其境内。然而长期以来,一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始终脱不了,梵净山身处深闺无人知。
守着青山绿水怎么办?依托金山银山做什么?在国家旅游局、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和省扶贫办的帮扶下,江口决策者立足资源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机遇,提出了“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园林化发展,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合力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先后编制和完善了《江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口县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黑湾河旅游商务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0余个旅游发展规划,找到了扶贫攻坚“突破口”,激发了江口文化旅游的创新活力。
路子走对了,发展自然就快了。2013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27.69亿元,同比增长17%,是“十五”末的2.96倍;财政总收入完成2.4亿元,是“十五”末的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2.1%,是“十五”末的4.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385元,同比增长15.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1亿元和28.91亿元,同比增长30.5%和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