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洽会开幕 新型急救医疗术因缺钱难推广
市民参观科技成果展示
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代表现场进行洽谈
人民网南京10月16日电(耿志超)注射乙肝疫苗,不仅能预防乙肝,还能达到治疗和控制慢性乙肝感染的作用;通过利用日常的可见光,能够降解空气中的有机挥发性污染物......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16日开幕的第五届江苏科洽会上,涉及生活生产等方面的600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展示,令人目不暇接。
第五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对接会(简称:第五届江苏科洽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130多家高校院所的440多名专家、近200名科级管理部门代表与1500多家江苏企业的负责人现场进行科级产品的展示、对接、洽谈。
尽管是开幕首日,但据记者现场了解,早在大会开幕前期,江苏省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就将1616项科技成果、482个专家团队信息、1000多项企业需求在网上进行了公示,截至目前,已实现网上成功对接2000多项次。
在由盐城市科技局推送的“裴嘉阳团队”展席前,记者看到,该团队日前研发了一款“体外分子筛氧合器”,据组织方介绍,这是一款新型急救医疗技术产品,通过在人体现有的脉管系统上建立旁路循环系统,辅助伤者完成心肺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ICU重症急救、SARS和埃博拉等致命性病毒急救场合等。
“这么好的东西,得不到推广,主要就是缺钱。”据展席前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团队负责人裴嘉阳人在国外,所以“群龙无首”的他们原本对于此次活动并没有抱太多期待,但准备的数百份材料,在开幕半小时就被人抢空了,甚至不少企业和团队用手记资料、拍图拍照的方式,渴望了解项目内容,这让他们大为欣喜。
据了解,自2007年,江苏举办首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以来,平均每年全省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多达18000多项,其中与中科院的合作项目年产出达到了935亿元,至今已连续九年保持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据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已实现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4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了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5%,一大批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也均局全国首位,可以说,在江苏,科技创新是有浓厚的氛围和肥沃的土壤滋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