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和平区构建“幸福银龄”养老服务体系
人民网沈阳5月9日电(蒋山)“崔姨,您来了!今天中午的饭菜可口吗?”
“好吃着呢!”86岁的独居老人崔志云,自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吃上了中心提供的可口饭菜,远在外地的儿女们非常放心,老人更是把中心当成家,亲热的把工作人员叫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中心还经常推出便民服务和特价商品,在八经地区以及周边社区中,极受老年人的欢迎。
2014年8月18日,和平区首家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采取政府与大都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运营的方式,全方位打造低偿养老、互助养老和公益养老相结合的模式,确立“二一二”服务格局,即养老服务派送中心、老年人健康器具辅具体验中心;地区老年人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社会组织工作站和社会志愿者工作站,为地区老人提供生活家政服务、家庭营养配餐、果蔬产品配送、健康养生监测、老年商品展示、心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咨询等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该中心位于和平区九纬路15号,服务面积近800平米,服务区域覆盖和平区八经街道七个社区,打造八经“七星阵”并辐射周边。主要服务对象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重点关注生活有困难、行动不便、孤寡、病残和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
中心运营近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以八经街道为中心,八经七个社区及周边4万余人次老人参与互动,8000余人次老人接受低偿服务,日均服务老人100-200人次。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渐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长潘利国、副市长祁鸣等市区街道各级领导先后亲临中心考察指导。
重视为老服务细节,将服务送到老人心上
李明杰大姐患有类风湿,平时无法独立出门,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为她送餐,电话就成为了李大姐表达感激之情的传音筒。餐厅提供一日三餐,每日供给100余人次的营养配餐,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给附近的老人带来方便和实惠。
孤老高凤媛因双弧骨关节病造成不能正常生活,中心派专人定期上门为老人购物、打扫卫生、陪同老人到医院就医。同时,工作人员对辖区老年人家庭开展上门走访活动,共走访老年人家庭600余户,了解情况、征求服务需求建议,并建立信息档案。
患病的张阿姨儿女都在国外,生活需要照料,中心领导亲自上门走访,了解情况,为老人安排细心服务员帮助做家务,老人在化疗期间,派专人去医院护理。目前共服务老年人家庭300余户,赢得了良好口碑。
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失独的李成达老人有两日没来中心,马上电话联系,未接通,立即去老人家里,没有人,又与派出所沟通,后得知老人出车祸住院了。工作人员便去医院探望老人,并帮助老人办理了采暖费事宜,老人很感动。出院后,中心还为老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八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至今,每个月服务中心都会开展一次大型敬老活动,组织免费理疗按摩、理发、修脚、磨刀具、法律咨询视力检查、口腔检查等,共服务老年人1800人次。组织合作伙伴、爱心人士、社工队伍、学生等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营养配餐、物理康复、慢病治疗设备体验、“名家时间”养生大讲堂、免费修脚、免费理发、免费足疗按摩、家电维修、生活用品代购、法律咨询、娱乐演出、棋牌比赛等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健康答疑、代收快递、法律咨询等是免费服务项目,即便是收费项目,价格也极为亲民,比如理发只需要2-10元,营养餐只需10元,家常菜上门烹饪20元/小时……近两年来,服务中心不仅得到老人赞誉,更得到市区街道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着力挖掘服务创新点,搭建多元为老服务平台
“先到康复区去活动一下,然后去图书室看看报纸杂志,再去找老朋友聊聊天。”居民赵阿姨是中心的常客,她常和老伴或是邻居来中心活动。中心围绕“大服务、大健康、大快乐、大创新”四个方面,首创“替岗儿女”,开展助餐、助医、助浴、助聊、助洁、助学、助健、助购服务。构筑多角度健康维护体系,开展从健康筛查、专家咨询、助医直通,到慢病理疗、负离子体验、24小时紧急救援等健康多角度管理。呵护、修复、滋润、调整老人的身心健康。成立“红夕阳俱乐部”,开展老年人文娱活动。外延服务内容,创建中国式居家养老新模式的多元服务,打造现代化智能健康管理、情感化专业服务、拓展无限潜在服务空间、多元商业运作模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提供均等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需要逐渐被整个社会认知的为老服务,这一服务形式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心成立初期,也有过门厅冷落、无人问津的阶段。社工小宋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去敲门,人家以为我是推销员,直到我把社区干部带去才勉强开了门,服务起来也没有被信任感,直到我按时准确地为老人送了一周的饭菜,才被她认可,不过周围的邻居也都成了我的免费宣传员,越来越多的人找我配送午餐,还向我打听家政服务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