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个人到800人 沪江网CEO是怎样炼成的?
【新民晚报·新民网】从8个人、8万元白手起家,沪江网现已成为拥有800名全职员工、2000名兼职员工的全国闻名互联网教育企业。沪江网CEO伏彩瑞,这位出生于1979年的江苏小伙,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由他打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已经和正在给更多人带来“学习的革命”。
日前,在记者专访中,伏彩瑞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感叹“创业是一条没有光,却只能前行的路”,庆幸找到“既有温度又务实,既相互支持又相互激励”的梦想合伙人,进而集结起一群“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沪江人,一起成就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安然渡过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
拒百万美元创投坚持留沪
2001年,伏彩瑞在上海理工大学读大三时,创立了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当时读的是英语专业,又对互联网很感兴趣,他将外语学习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共享。2006年,运行5年之久的沪江网依然对用户免费,此时已研究生毕业的他面临抉择:打工拿一份稳定薪水,还是继续将心血倾注在看不见未来的沪江网上?伏彩瑞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虽然当时沪江只拥有20万注册用户,但他却感觉所有打工挣的钱随着网站用户数量的上升,服务器压力的加大,已无法按照原有的思路运作下去。
“一定要让这个网站存活下去,并且让它不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成为了他当时脑子里的唯一想法。于是,他从全国各地招揽了7名志同道合的成员一起继续做沪江网,并把股份分给每位成员,凑了8万元注册公司,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团队每位成员月薪只有1500元。付房租、发薪水、网站运转,就在快“揭不开锅”时,一家外地的创投公司找到他们,愿意向沪江网投入100万美元,条件只有一个——去当地发展。小伙伴们讨论了半天,决定坚守在上海。谈及选择上海的理由,伏彩瑞说,来这里读书,第一次坐地铁、乘出租,对上海已有深厚感情。出乎意料的是,正当他们决定另谋出路时,这家外地的创投公司反而对他们更感兴趣,决定继续支持。就这样,网站存活下来了。
转型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
由于刚开始没想明白真正想要怎么来做,伏彩瑞和他的团队只是窝在一间两室的民居里办公,很快,一年后,网站的用户数量已累积到了六七十万。伏彩瑞发现网上时不时地有用户在交流自己的学习需求,这让他们茅塞顿开。
“当多数用户都反映他需要新的内容时,哪怕这些我以前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我也会去研究它,而且会不断地研究新东西,并且考虑是不是能为他们提供。现在想来,正是用户的需求给了我市场的洞察力。”伏彩瑞说。比如开拓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日语、法语、韩语,增加在线互动答疑及上载自制的学习视频等都是受用户需求启发的结果。这让沪江摆脱了原先单一的以提供传统翻译以及提供语言资料的网站。
但伏彩瑞也坦言,创业初始,由于没有这种专门的工作经验,虽然抓住了社会增长的需求,却只知道闷头做网页,不懂得如何以商业化手段来运营网站。
其实,用户基数不错的沪江网在商业探索方面的路走得并不艰难,一些培训机构和电子学习设备生产商主动上门要求刊登网络广告。但半年之后,伏彩瑞就发现,当页面充斥着各类传统框架广告时,用户的体验就会变得很差。
彼时2007年的第一轮天使融资给了伏彩瑞喘口气的机会。“至少我不用一味地以广告作为网站生存的唯一手段。”他说。
接下来的3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用户学习行为研究,通过在线用户在网站浏览时的行为分析,观察总结他们的需求。在长时间的观察总结中,伏彩瑞也逐渐开始梳理网站的定位。他告诉记者,从以前只是单纯地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到如今获得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无论是微博上的一句话,一个社区话题背后的跟帖,还是BBS里某个话题的讨论,某一楼的一个回复,这些都成为获取资源的渠道。
在他看来,分散的这些资源需要聚拢成一个平台效应,而对沪江网而言,就是把语言学习的需求以及资源进行综合整合。
如今,在沪江网,背英语单词像打通关游戏,不再枯燥,还能和网友挑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或iPad移动设备上随时学习……在沪江网上,移动学习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就是:便捷、有效、趣味。
雄心勃勃欲创造在线教育辉煌
伏彩瑞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沪江网已完成3轮融资,2014年更获得百度投资1亿美元,成为在线教育界最大的一笔融资。
一位名师讲课再出色,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仅能覆盖一个区域的学生,但通过移动教育平台,来自边远山区的乡村学校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伏彩瑞看来,互联网教育兴起,将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格局,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
伏彩瑞认为,在拥有5亿网民的国家里,爱学习的人已越来越多,而这种增长的趋势远远超过每个产业的增长。“目前唯一的问题是大家对待学习的看法和理念尚不一致,一旦这种需求上升,中国教育产业的产值岂止是10亿、100亿、1万亿,而现在我们占有的只是一个很小的份额而已。”
作为目前用户体量最大、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正在搭建一个适合“全民化、持续化”的社区式学习平台,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除传统网络直播课外,还有不少新课程,如3至5分钟的微课。不久的未来,将把中小学生的物理、化学实验等放到网络上。老师还可手持iPad在博物馆现场授课,与在线学生实时互动。
从留住人才到提供人才创业平台
年轻是沪江网的标签之一,80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仅27岁,别看年纪不大,他们中的有些人其实就是网上受追捧的名师。但互联网是一个人才流动性很强的行业,沪江网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过去两年沪江网有很多优秀人才离开去创业,我觉得引入人才难,但留住人才更难。”伏彩瑞坦言。
“我们留不住人才,肯定不是人才的错,只可能是自己的错,既然他们的离开是为了创业,那我们为什么不提供平台,让他们创业呢?”记者了解到,沪江网今年推出了“蚂蚁计划”,不仅鼓励内部员工自主创业,甚至积极引入初创的竞争者,打造更多“沪江网”,最终实现在线教育大平台。
在此次推出的“蚂蚁计划”中,包含了基地、基金、云校、活动、服务5个方面。首个蚂蚁创客空间已落户杨浦区互联网教育学习大厦,计划5月正式开放。未来还将在上海张江、松江和北京等地建设类似基地。
资金、场地、经验和人才是制约创业者的四大因素,蚂蚁计划的目的在于做减法,降低创业门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沪江网牵头成立了蚂蚁雄兵天使基金和互元基金,前者已融资3000万元,目标为5000万元规模;后者已融资1.5亿元,目标为3亿元规模。伏彩瑞还介绍,入驻的创业者可选择不付租金、转让5%股份的“零租金”孵化模式,或支付较低租金,场地问题也解决了。
“蚂蚁计划”推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多家创业团体争相进入,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他将带着自己的项目入驻蚂蚁创客空间,开始新一轮的互联网教育创业。
“我们要寻找‘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轻人,我们要寻找梦想合伙人,正如墙上所贴的,以创业者为本。”伏彩瑞告诉记者,张江管委会已经向蚂蚁基金投放了3000万引导基金,帮助“蚂蚁计划”一起点燃上海创新创业的激情。本报记者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