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治理水土流失新模式

08.08.2014  17:32

 

为使水土流失区域恢复生机,提高群众经济效益,盘县水利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水保世行项目中实行“3+4+5”模式,共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58平方公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现三个突出

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有力推进了工程快速进行。一是突出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式”的采购方式,增强社区农户对采购的参与和监督,使其公开、透明,让群众明白、放心。对于社区有能力组织采购的尽量由社区采购,管理部门监督;社区采购有困难的或无能力组织采购的,由社区委托管理部门帮助组织采购,社区派村组干部代表及群众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二是突出项目特色,不拘一格培训乡土人才。组织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方法,鼓励群众或农民施工队参与项目实施。三是突出示范,着力打造工程示范点。通过宣传杨松流域、雁子流域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全民参与。

普田回族乡小毕舍村支书赵怀恒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县里举办的果树栽培技术培训,还3次请专家到村举办培训班,教授群众在梨和苹果栽培中如何按照世行项目的标准,保质保量完成拉枝搭架等技术要求。

处理好四个关系

只有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让工程顺利实施。一是上与下的关系。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在设计和施工中,依据相关法律文件要求,在规划和治理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上下结合。二是点与面的关系。点面结合、积极推行集中连片治理,措施布设体现“山、水、林、田、路,拦、截、蓄、灌、排”的综合治理理念。三是防与建的关系。预防服务建设,建设促进预防。水保世行项目实施以来,各流域都先后建立了流域标志碑、封禁治理牌、永久性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单等,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水土流失防治的积极性。四是质与量的关系。项目实施中各流域技术人员长期驻工地,指导督促项目的实施,达到质与量并举。

“在坡改梯山头上的回族群众活动场所,11棵古树得到加固保护,添加了石桌石凳,120平方米的活动场坝硬化平整,通过机耕道,车辆可以从村子直接到达这里,在这之前连想都不敢想”,普田乡雁子村村民胡国荣高兴地说道。

落实好五个到位

落实好工程宣传、监管等工作的到位,使工程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尊重农户意见,将决策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自觉投身到水土流失治理中来。二是“五制”管理到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推行采购制、监理制、合同制、项目公示制、投工承诺制。三是资金监管到位。项目办建立财务专户管理制,设立专账,专人管理,实现财务公开,专款专用。四是检查督办到位。定期不定期对实施项目进行100%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督办,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五是运行管理到位。项目完成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后,项目办对所有工程措施进行产权确认,将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和收益分配确认到受益农户,并以一户一合同、一村一汇总、一乡一册的方式,对参与农户的所有档案进行系统管理,由受益农户管理并享受项目带来的经济收益,实现“建、用、管”三位一体,使工程真正发挥效益。

观音村村民何量素说:“虽然遇见干旱,我家在新田小流域石坎坡改梯中的土地与别家在小流域外的土地相比较,每亩多产粮食20%,每亩的经济收入多100余元。”

 

 

                                    单位:贵州省盘县水利局

                                          作者: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