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传承
05.02.2017 07:06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土家山歌在土家人生产生活中诞生和发展,并在贵州、湖南等地传唱。2010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2014年,土家族民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波是当地的一名水泥匠。但他从小跟着父母学唱山歌,天生声音洪亮通透,在当地有“土家歌王”的美誉,出于对土家文化的热爱,王波一方面利用空闲四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山歌,另一方面不断将其传给更多人,目前收有8个徒弟,还在几所中学、小学无偿授课。
在他的努力下,镇上一些中小学已经把土家山歌纳入到音乐课程中,板场中学的音乐老师侯雅淇说,学生们对土家山歌的理解比其他歌曲深刻,期末考试时让大家自选歌曲演唱,很多学生会选唱山歌。
但随着艺人们渐渐老去,土家山歌召唤更多年轻力量。去年9月,50岁的王波放下泥水匠的活,全身心地教唱山歌,每周一到周五,他都骑着摩托去县里的几所学校上课。在学校常常一唱就是一个下午,晚上回家后要喝盐水给疼痛的嗓子消炎。
令王波感到高兴的是,土家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了自信和热情,很多学生会在课后给他打电话或发微信,询问某一句歌的唱法,或是让他听一下自己唱得好不好;每周上课前复习上周学的内容,有许多学生不用老师带就能唱出来。
21岁的冉井超曾在外务工,从网上看到王波的消息后深受鼓舞,便回到家乡,千方百计打听到王波的联系方式要拜师学艺,“”我的朋友们有不少受到我的感染,也对山歌感兴趣了,希望能学得更精,像王老师一样教更多人唱歌?”他说。
“年轻人的兴趣培养起来了,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王波说,就连他3岁的外孙女也学会了一首土家山歌《花花轿子》。王波一开口,她就跟着唱,对自己的学生,王波最看重责任心和谦虚两种品质,有的徒弟嗓子可能不如他好,但有责任心,学成以后可以传下去,这样的学生他愿意教。
他坦言家里有经济压力,但土家山歌的传承同样紧迫。“无论怎样,都要唱下去、教下去、传下去”。王波说。
本文来源: 民族宗教局
05.02.2017 07:06
故
事
李克强签署第686号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86号
民族宗教局
人民日报头版刊文:宗教工作法治化迈上新台阶
2017年9月7日,民族宗教局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 ——《宗教事务条例》修订答记者问
2017年8月26日,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