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治山治水治污”打好生态牌

18.06.2015  18:05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8日电 2003年,国务院批准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该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09年国务院公布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0年10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2014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贵州省列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

    一连串国、省字符号,展现了沿河丰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今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到该县调研时指出,沿河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领导的要求,62万人民的期盼,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将该县生态建设推向了发展的前沿。于是,该县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擂响了生态建设这面沉睡已久的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目标明确发出冲锋号

    2014年7月30日,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讨论确定了《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到2020年达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验收标准,建成省级生态县,形成可以复制、能在全省推广的示范典型;到2025年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验收标准,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形成可以复制、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生态文明“沿河模式”,全县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县委把大力实施“五大示范工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工作抓手和工作重点。即:生态产业示范工程、生态功能示范工程、生态环境示范工程、生态制度示范工程、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该县组建了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行动计划方案,落实责任。同时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考核机制。

    “国家正积极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省政府批复沿河县建设‘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必将对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沿河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化认识,乘势而上,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加速发展,更要绿色发展;既要同步小康,更要生态健康三大理念。”县委书记任廷浬说。

     靠山治山实现山绿民富

    从德江县城出发,随326国道进入沿河县,一路上透过车窗,看到的既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有山地特色农作物。绿油油的金银花、烤烟、核桃等成片分布在田间地头,微风拂过,绿波荡漾。

    近年来,该县围绕“县乡村造林绿化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分别在官舟、黑水、谯家、思渠等乡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

    官舟镇木梓岭村是典型的沙坡村,以前站在高处俯瞰100多米深山沟,沟底清晰可见。如今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后,山坡上到处苍松翠柏。在群众自己锄草、施肥等管理下,目前树的长势相当良好,最小的直径都有10厘米,最大的有30厘米左右。

    为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该县把管护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资源,加大对林区经营活动。通过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人工促进更新、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等方式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据悉,该县从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以来,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3274.69万元,新增森林面积33.5万亩,森林总面积达到211万亩,森林蓄积达到4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5.7%,该工程涉及全县22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共聘用在职护林员294名实行全天候管护。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该县实施了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119.7万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4.7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35万亩。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32万平方米。

    该县每年3月都组织全县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引导全民植树绿山,增加收入。据统计,近三年来,参加植树人数累计达2.5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5万株。

    “今年,我县坚持造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绿色沿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及乡村绿化、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和水系绿化等,新增了营造林17.93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91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该县县长何支刚说。

    今年,该县已全面启动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项目,把生态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实施了茶叶、核桃、水果等经果林上万亩。

    晓景乡已连片实施了生态白茶种植5000亩,覆盖了3个村3000多群众,茶园管理收入成了当地村民主要的收入源。土地坳镇五四村歇凉坪大学生返乡致富带头人冉丽,带头种植金银花500亩,年收入上10万元,带动周围群众基地打工年收入上千元。

    沙子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自2010年启动建设以来,依托资源优势,采取石漠化治理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空心李、铁皮石斛、白芨等特色产业,去年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