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精准脱贫战犹酣

07.03.2016  20:24

    新华网贵阳3月7日电(通讯员 杨友)位于贵州省乌江中下游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总人口65万人。同时拥有多张闪亮的名片: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及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等。

    该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但受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如今按扶贫新标准计算和2015年精准识别统计,全县428个行政村中,依然还有189个贫困村、3.5万户、10.445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7.04%。

    面对基础条件差,群众贫困面大的现实,该县按照省“1+10”文件、市“1+14”文件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一年抓示范、两年攻难点、三年见成效、最后两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五年四步走”工作部署,齐心协力、合力攻坚,打好扶贫攻坚组合拳,确保今年71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3.0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02个百分点以上。

     打通信息高速实现增收脱贫

    该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南部片区13个乡镇4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的开业上线,实现了“网货下乡、山货进城”。据统计,该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已实现营业额700多万元。

    在中界镇孙家村淘宝服务站,村民孙本清拿着刚买的手机说:“这款手机我在网上买才1000多元,比实体店便宜几百元呢。”与孙本清一样享受到电子商务便利的还有县城居民何某,他从网上购买了一台55英寸电视机,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近2000元。

    该县工贸局负责人介绍,自县里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同时还在全县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建立淘宝服务站,实现村村全覆盖,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抓好项目落实实现务工脱贫

    民生项目建设是群众脱贫的基础。该县近年来抢抓扶贫开发机遇,实施了沿德高速公路建设、326国道提级改造、坝坨新区开发、重点水源工程、小城镇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工程,不仅改变了县城镇面貌,还实现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该县大小项目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中界镇罗家、新旗等村,水利部门职工和驻村干部们正在督促施工队伍抢抓工期,力争在4月份完成小农水工程建设,将水从峡门口水库引到村里灌溉稻田,确保村里的稻田丰收。

    在官舟镇“省级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打炮眼,准备爆破。一名工人介绍,他去年在这个工地上打工,到目前为止,务工收入已达4万多元,实现了全家脱贫。

    去年以来,该县仅水利方面就分别在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了到位资金3596.42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81个,目前已全部竣工。

    同时,该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先照顾”的原则,整合产业、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去年,该县共投入各项资金6亿多元用于小康建设。

    近年来,该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3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08万户、保障性安居工程1.23万套,解决2.31万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

    完成通村油(水泥)路1700公里,解决49.5万人交通出行难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丰收脱贫

    连日来,该县为抓好今年农业生产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中界镇、黑水镇等乡镇,开展农机操作规程、安全事项等集中培训5次,帮群众维修农机130台,使群众顺利完成了4万多亩的土地耕种。

    该县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优化种植主体。严格实行图斑编制和连片生产管理,将全县烟地网格化规划,使烟叶生产由分散、低水平种植个体向集中、高水平种植专业户转型,实现烟叶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全县共有72个烤烟网格、1587个主体,烤烟种植面积达4.52万亩。去年,该县实现烤烟生产收购11.61万担,实现产值15383.40万元,烟农总收入15609.4万元,户均收入9.9万元。

    该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农户”等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微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生态中药四大支柱产业和烤烟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建成种草养畜基地10.7万亩、茶叶基地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优质烟叶基地15万亩。

    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3家,家庭农场18家。创建沙子、官舟、谯家、新景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6.42亿元,年均增长6.3%。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