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来袭,他用身体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洪水来袭,他用身体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习水县寨坝镇派出所指导员陈容智抢险救灾记
8月10日23时至11日7时,位于习水河流域上游的寨坝镇,连续两次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达153毫米。
由于时间短,雨量大,瞬间山洪暴涨。但因为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加上当地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作风实、反应快、执行力强、应急反应迅速,仅仅2个多小时就把寨坝镇的涉险群众安全转移,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应对百年不遇特大洪灾中实现了“人员零死亡、抢险救援零事故”。
在组织群众转移过程中,寨坝镇派出所指导员陈容智身先士卒,始终坚持抢险救灾一线,以人民生命财产为上,在危难时刻用行动践行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为民宗旨,用身体为广大群众支撑起一把牢牢的“安全伞”。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53岁的人民警察陈容智。
一场时间与生命赛跑的战斗
8月10晚10点过,接到寨坝镇传来的红色预警紧急通知,陈容智起身走出门外察看,这时天空已经开始下雨。“寨坝集镇下大雨就容易被水淹,以前是有过教训的,必须抢在洪水袭来之前抓紧转移群众。”陈容智毫不迟疑,和所里同志进行责任分工后,他一头钻进警车拉响了警报。
“乡亲们,今晚有暴雨,要涨洪水,赶快转移!”就这样,通过拉警报、闪警灯,用喊话器不停的喊话,发现群众没有动静,他就下车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着强光手电,挨家逐户地敲门提醒群众,一遍又一遍的在街头到结尾重复着奔跑。直到11日凌晨2点过,街上400多户3000多群众已经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陈容智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沙哑,阵阵干渴的感觉特别难受。
“这时雨下的更大了,我想到金龙湖石竹坝一带在河边,涨这样大的水,周边群众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赶快过去。”
就这样,陈容智又消失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幕中,竭尽全力地去唤醒已经熟睡的人们。
疏散群众,连人带车冲入河中
陈容智在桂元村、石竹坝一带来回跑了几趟后,熟睡的群众被警报和喊话声惊醒,多数都已起床做好了应急避险。但陈容智还是担心有群众没有起来,又继续开着警车沿河喊话。
就在陈容智沿河喊话走到第三圈时,洪水已经淹过公路。警车驶到桂圆村月来场地方后,由于车子进水,已经无法发动,这时他看到村民袁鹏的小车停在路边,全身湿透的陈容智跳下车,跑过去跟袁鹏商量道:“我担心还有群众没起来,能否把你的车借来用一下,让我再去查一圈?”“行,没问题。”于是陈容智坐上车子,又继续沿河打着铜锣喊话。
当小车行进到石竹坝时,山沟突发山洪,陈容智与袁鹏连人带车一起被洪水冲进河中。呛了几口浑浊的河水后,陈容智和袁鹏挣扎着拼命从车窗翻爬出来,紧紧抓住掀翻车辆的窗框和旁边的一块石头。但河水逐渐上涨,淹没到他们的颈部,情况十分危急,陈容智与驾驶员袁鹏从车里摸来手电四处摇晃,声嘶力竭的大声呼救,晃动着电筒光向外发出求救信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凭着顽强的生命力与汹涌的洪水进行抗争。远处的群众听到微弱的求救声和看到电筒光后,纷纷冒着大雨前往施救。他们从附近工地找来缆绳,固定成结,将绳索扔向河中的陈容智和袁鹏,经过近10多分钟的努力,他们终于被成功救出。
“群众要办事,不能没有我”
当群众把陈容智从河中救起时,他的身上已有多处受伤,加之这几天严重感冒,又呛了几口洪水,虽然死里逃生,却已是精疲力尽,好在乡亲们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
“我主要负责内勤和户籍等工作,有的群众要走几十里山路来办事,如果办不成事怎么对得起他们!”经过两天的简单输液和吃药后,陈容智不顾医生劝阻,坚持走出了医院,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投入到了灾后重建工作中去。
8月20日,笔者来到寨坝镇派出所,当时已经快到中午1点时分,陈容智却还在为村民办理户口本,甚至忙碌得顾不上吃饭。
在和陈容智交谈的过程中,陈容智告诉我们,“8·11”洪灾前一周,他被市局作为习水县唯一一名公模组织到成都休养。由于他负责单位的内勤和户籍,8月11日那天正好是寨坝的赶场天,群众前来办事的很多。就这样,陈容智向组织请假比大队伍提前一天赶回习水。想到出去休息了一周,已经影响了工作辛苦了同事,心里有些愧疚的陈容智8月10日那天马不停蹄的直接赶回了寨坝镇。也正是他的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洪灾来袭前,为广大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肖雪利 袁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