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晒得最黑 爱人至今是农村户口

02.07.2015  15:28

晒得最黑

——记原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

编者按

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6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102名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并语重心长地给广大县委书记提了4点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县委书记、县长,他们以自己的严实风范,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阔步前进,赢得了广泛赞誉。本报特开辟“县委书记、县长的好榜样”专栏,报道5名老干部典型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踏实为民服务的精神。

湖南日报记者 刘文韬 杨柳青 通讯员 王梦琳 罗定坤

头戴草帽,脚蹬草鞋,脖上挂条毛巾,和农民一起犁田、播种、育秧、挑粪……

30多年前一位县委书记的形象,至今仍深深印在老一辈浏阳人的记忆中。

陈再仁,1976年至1983年时任浏阳县委书记。他曾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获评过省劳动模范,被群众称为“焦裕禄式干部”。

今年“七一”前夕,记者慕名来到浏阳市葛家乡玉潭村陈老家中,感受这名优秀县委书记的风采。已85岁高龄的陈老因伤病腿虽然有点瘸,但精神仍很矍铄,穿着依然是一身粗布衣和老布鞋,皮肤很黑,那是以前在田里常年劳作所晒。

坐在破旧的布沙发上忆起从前,他说:“干部如果不转变作风,下去和群众同劳动,又怎能了解他们的生活,怎么指导工作?

生产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陈再仁出身农民,13岁就给别人做长工,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任县委书记之初,浏阳农村,物资匮乏,粮食紧张,许多家庭吃不饱肚子。

陈再仁感到痛心。他知道,生产上不去,这样的生活就不会结束。

当时每年有大批干部抽调到农村帮助社队工作,但办点有点流于表面。”曾与陈再仁共过事的原浏阳县政协主席罗克崇老人回忆,有的干部点上不见人,成了“办家”干部。

生产要上去,干部要下去。”陈再仁说,农业要搞上去,首先从改进干部作风开始。

1978年,在陈再仁的推动下,“四定一评”的办队岗位责任制出台:要求干部定点办社队,并给干部定任务指标,定劳动天数,定工作要求。然后公社逐月评比,县委逐季检查,年终验收总评。

陈再仁带头选择了困难最大的花树生产队蹲点。来到花树,他跟群众一起,犁田、播种、育秧、割稻、打谷……清早还会起来捡狗粪,农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连送公粮、卖余粮,他也挑着谷箩,把亲手收获来的稻谷,送到收购站。

那时候,只有在田里才能找到陈再仁。” 罗克崇说,当时群众都说,陈书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劳动;哪里有困难,陈书记就到哪里蹲点;陈书记到哪里蹲点,哪里就增产、增收。

由于经常在田里劳动,陈再仁的皮肤晒得黝黑。不熟悉的人遇见,根本不会想到他是县委书记,还以为是个普通农民。

陈再仁在花树蹲点的第一年,稻谷产量由上年的7万公斤,增长到11万公斤,人均收入由38元增长到67元。第二年,稻谷产量高达14万公斤,人均收入96元。

县委书记带了头,对县、区、社三级办队干部影响很大,大家都说,“形势逼人,领导带了头,再不认真干就不行了。

在定点社队的帮助下,浏阳县全县农业获得大丰收。

工作要实事求是,这样不切实际的荣誉不要也罢

在生产队蹲点,陈再仁不仅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积极推广杂交稻。

但群众反映:“杂交稻好是好,但我们没那么多肥料,怎么搞?”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购买化肥需要上级给指标,而且“僧多粥少”。

如果不自力更生解决肥料问题,杂交稻难以推广。”陈再仁决定亲自带头挑大粪。

时任浏阳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周青云老人回忆,陈再仁当年亲手从县委大院的厕所里,把大粪舀出装到桶里。由于没有车,他又自己将粪桶挑到生产队。从县委到花树近13公里路,陈再仁每次挑2担,一担60公斤。他每次是挑一担走一段,再放下转身回去挑另一担,这样交替前进。

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干部们都积极参与挑大粪,肥料问题很快解决,杂交稻也随之大面积推广开来。

如今,一进入浏阳境内,满目青山叠翠。老同志说,浏阳今天之所以有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陈再仁有功劳”。

当时,浏阳每年有8万立方米的木材砍伐任务,每年都超额完成,是全国完成木材砍伐任务先进县。但“先进县”的背后,是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头,变得光秃见顶。

奖状实际上掩盖的是罪状,遭殃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工作要实事求是,这样不切实际的荣誉不要也罢!”陈再仁难忘“大跃进”时期的教训,对砍伐木材的做法很是反感。他亲自带队到汉高岭栽树,连续栽了5个林场。经过10年育林,基本消灭了黄泥巴山。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不能搞特权

陈再仁在位的时候,对干部严,对自己更严。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不能搞特权。

他的妻子是农村户口,一直住在老家,还有5个小孩要抚养,家里负担很重。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很关心陈老的家庭情况,在省委召开的一次大会上还现场提出要给他妻子解决户口问题,陈再仁不同意。县有关部门已下发了指标通知,也被他压了下去:“把指标让给更符合条件、更困难的人。

我爱人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又没什么特长,大家给她解决户口是看了我是县委书记。”陈老说,他是本地人当干部,更不能以权谋私。直到现在,他爱人依然是农村户口。

工作上,陈老也坚持朴素的作风。当时浏阳属湘潭管理,给县里分了台“伏尔加”汽车,主要给陈再仁去湘潭开会用。但他坚决不要:“县里老红军去长沙看病都没车坐,我年纪轻轻用什么车?

他把车给了老干所,每次开会时则是自己搭班车从浏阳到长沙,再从长沙转车到湘潭。

虽然对自己苛刻,但陈老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很关照。每年大年三十,陈书记都会陪留在县委食堂的厨师吃完团圆饭再回家。晚上,还会自掏腰包买吃的去看望加班的工作人员。

时代前进了,环境变化了,但陈老身上体现的兢兢业业、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大公无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永远不会过时,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陈再仁当年的同事、原浏阳县委办主任熊正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