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援助文山 让山村小学走出“被遗忘的角落”
马白小学,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篆角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是篆角乡最偏远的一所学校。学校辐射马白山头8个村小组,有六个年级,教学班6个,学生94人,学生全部寄宿,有教师6人。
捐赠仪式
10月1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领导及巴斯夫、东昌企业集团、必胜客、香格里拉大酒店、天马微电子、永乐电器、宽频科技等企业工会领导到马白小学,为全校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床上用品、蓝罐曲奇等。
马白小学学生吴荣光曾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家乡在马白,是篆角乡最偏远、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到乡政府所在地赶一次街要走七、八个小时,像我们这样年龄的小孩一年就赶过一两次街。”
学生的描述很真实,从篆角乡乘坐车子出发,经过弯曲的盘山土路,三个半小时,浦东工会一行到达了马白小学。
从篆角乡通往马白小学的路
1987年出生的杨泽海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他告诉记者,学校里的6名教师均为男性,他是这里的老大哥,“我们这里还有一个90年的老师,大家年纪都差不多大,都是同龄人。”
捐赠当天飘着小雨,温度在十五度左右,但仍有不少学生穿着凉鞋或拖鞋,杨泽海苦笑道:“没条件,买不起鞋,他们在冬天也是穿凉拖鞋,上体育课的时候干脆就光着脚,多年也习惯了。”了解到这一情况,上海的企业家们当即决定返沪后即为学生们订做鞋子,并尽快提供到学校,争取在入冬以前让他们不再光脚上学。
深秋天气里,学生们依然穿着凉鞋或拖鞋
当天的捐赠仪式上,除了被褥、学习用品外,每个学生还领到了一盒蓝罐曲奇饼干。在二年级的教室里,记者看到,很多学生已经急不可耐地打开盒子吃了起来。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却将盒子完整装进了书包,问及原因,8岁的孩子回答“我要带回家给妹妹吃”。
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苗族、壮族,并且多为留守儿童。杨围芬是一名苗族小姑娘,她是马白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他们班里的13个学生中,只有一名汉族学生。杨围芬的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她多数时候是与哥哥姐姐弟弟生活在一起,11岁的她至今未去过一次广南县城。
马白小学教室的屋顶,每逢下雨,只能移动着桌椅上课。
马白小学的教学楼建于8年前,但如今屋顶已露出不少空隙,老师们说“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教室前半部分是上课的地方,后半部分是睡觉的地方。“遇到下雨天,就需要不停地移动桌椅,哪里不漏雨就移到哪里上课。晚上睡觉也是这样,不断移动床铺,孩子们的条件很苦。”
前排上课,后排睡觉,一张床挤三四个学生。
学生们的住宿条件确实艰苦,一张单人床要挤三四个人,上下床就可以睡七八个,“之前很多学生没有被褥,就拿一张草席子垫在上面直接睡,现在浦东工会和企业家们送来了被褥,他们也可以睡得舒服一些了。”杨泽海告诉记者。
因了解到马白小学的实际情况,浦东新区总工会及企业决定出资30万元,用于建设新教学综合楼。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会尽快启动教学楼的建设,争取在明年春天新学期开学时,让学生们搬进新教室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