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家看中国“新常态”
历届两会,经济议题都是重头戏,今年也不例外。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能否顶住压力,开启“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两会召开之际,多位海外专家学者展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 “今年的中国两会尤为重要,因为今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决策者需要总结‘十二五’规划成功经验,并思考‘十三五’规划的目标。”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说。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4%的近年低点,2015年初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未显露增速加快的迹象。对此,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说,“中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过渡期,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过程,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资源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知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法国分公司经济学家让·保罗·贝特贝兹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只是相对于过去超高速增长而言,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勇于牺牲经济增速,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 英国华威商学院教授卡迈勒·迈拉赫非常赞同中国打造新引擎、改造传统引擎,启动“双引擎”来提振经济增长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双引擎”战略需紧密配合、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彼此争夺资源。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别尔格尔认为,中国实施“双引擎”战略的目的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说中国之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那么现在中国更希望通过扩大内需和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当下,以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已成为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也将是今年两会上的高频热词。 澳大利亚前外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所长鲍勃·卡尔认为,几十年来世界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速,今后必须适应它的新步伐。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在预期之中,也是新的常态,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啃硬骨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要调整,政府的角色要转变,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的,会使之前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这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处。” 越是艰难越是要迎难而进。“中国经济规模很大,经济转型需要时间。”美国金瑞基金常务董事布伦丹·埃亨说。“但是,中国政府有很强的领导力,相信能够将经济转型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