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囤的申遗之路:农家乐咋成了“考古之家”

13.04.2016  11:47

申遗路上疾跑出中国速度

弯道取直后发赶超·海龙屯申遗之路

    “海龙屯土司遗址是中国48个世界文化遗产中从申请到通过审议耗时最短的一个。可以说这次申遗申出的‘贵州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着中国申遗的国家速度。”4月7日,在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描述了那段艰辛的申遗之路后,作了这个自豪的论定。

    的确是个奇迹,从2012年4月省考古工作队发掘开始,到2015年7月联合国表决通过,海龙屯遗址申遗,仅用了3年多时间。而通观世界,申遗的一般周期在10年以上,日本富士山申遗,用了20年;荔波申遗,用了15年;赤水申遗,用了10年。

    从开始希望与湖南联合申遗被拒,到后来用丰厚的考古成果说服国家文物局,再到最后奋力冲刺通过审议,这条申遗之路既艰辛坎坷,又充满着睿智的历史抉择。

     联合被拒抢抓机遇搭上申遗末班车

    从遵义城区驱车沿汇川大道行进海龙屯,车行之处多为宽阔平坦的双向六车道马路,马路两旁的景观带里,花草树木相间。公路、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的景观大道敞亮明丽。

    然而4年前,海龙屯还被大片经济林和农户包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遵义市走了一段漫长的思辩历程。

    2001年,海龙屯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市委、市政府将海龙屯旅游开发事宜提上日程,并作出诸多努力。但当时单纯的旅游开发及定位并不成功。

    2011年,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时任遵义市市长,在与王红光交流时表示,希望省文物局能对海龙屯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为遵义在红色文化之外,再树一块历史文化品牌。

    王红光偶然得知,湖南正在准备老司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海龙屯面积更大,气势更为恢弘,怎么就不能一起申报呢?”多省联合,以“捆绑”、“组合”的方式申报世界遗产,已有成功先例。

    怀揣这个想法,借2011年底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之机,王红光专门找到时任湖南省文物局局长的陈远平拉起了“家常”,描述贵州海龙屯的景象,希望能以军事山城遗址的形式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联合申遗。

    让王红光没想到的是,这位私交甚好的同行老友对此竟笑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

    王红光碰了一鼻子灰,联合申遗未果,贵州只能另觅他途。王红光意识到,考古的学术支撑是申遗的基础性工作。当即,贵州省文物局启动海龙屯首次大规模的主动性科学发掘工作。

    现在,海龙屯上建成的“考古之家”,在4年前还是农家乐。考古队刚进入海龙屯时,当地人对考古队员充满排斥,遵义市及汇川区的不少相关部门对海龙屯申遗也持怀疑态度。

    考古队想尽各种办法加快发掘工作,半年后,新王宫的开掘初见成效,海龙屯考古成果全票入选2012年的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人未识”的海龙屯一跃成为全国考古焦点。

    在推进考古工作的同时,王红光带领省文物局坚持不懈地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考古成果和申遗优势,并找机会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请到了海龙屯。崇山峻岭间石砌的雄关、古墙、栈道屹立数百年不倒,宫殿、关隘、台基令人震撼,考古成果和遗址现场都给国家文物局不小的信心。

    2012年11月,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公布,贵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等,合并称土司遗址列入“预备名单”。当时,贵州省进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共4处,全国更多,竞争激烈。12月,贵州省召开首次世界文化遗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贵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联合申遗,作为2015年中国申遗唯一项目,标志着海龙屯申遗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王红光现在回想起海龙屯赶上“末班车”,被列入2015年中国申遗名单,依然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