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消防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图为执法现场
图为执法现场
图为执法数据采集站
根据总队统一部署,贵州省黔南州消防部门扎实推进“执法记录仪”试点运行工作,通过采取“七个一”措施,建成了“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执法记录仪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并全线正式投入运行。
一是配齐一套设备。支队投入经费近20万元,按照“人手一台”的标准,购置执法记录仪89台,为全州消防监督员配齐了执法记录仪设备,为后期执法记录仪的运用和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支队按照总队要求对执法记录仪品牌型号进行了统一,通过比较摄录质量、巡航时间和操作界面,对执法记录仪的数量及型号进行了清理,对达不到要求的21台执法记录仪进行了更换,统一了全州执法记录仪的品牌和型号。
二是建好一个工作站。支队第一时间组织联系工作采集站购置单位,投入资金30多万元,分别在支队防火处和12个大队配置了1台工作采集站。通过与开发公司协作,全州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服务器建设和执法记录仪采集站的安装、IP注册等工作,保障了系统的按时投入运行。
三是试运行好一套软件。针对执法记录仪运用中数据管理上的问题,总队联合软件开发公司研发了“执法仪数据综合查询平台”,该平台在公安部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使用软、硬件一体化集成技术,把现有执法仪设备集成到采集站中,将实现执法仪设备和采集站的无缝对接,通过统一的集成管理平台完成执法仪的充电、数据的上传、存储、检索、管理的建设目标。从3至8月份以来,支队全面完成了交办的系统试运行任务,为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实践建议。
四是完善一套制度。支队出台了《黔南州公安消防支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建立《执法记录仪使用人员记录档案》,并将档案列入监督员个人执法档案记录在案。明确了防火处处长和大队长为系统运行的第一责任人,一名参谋作为兼职管理人,负责设备的运行及管理。同时,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建立“黔南执法记录仪微信群”,随时可以联系技术员解决执法记录仪、工作采集站和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监督员相互交流。
五是规范一套程序。支队通过“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了解到各大队执法记录拍摄视频的内容不全、检查内容不规范等情况后,支队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制定《消防监督执法项目执法记录仪视频拍摄要点》,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事故、临时查封、代履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防验收、消防备案验收等8类执法项目的拍摄要点、拍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让监督员对拍摄方法及要求一目了然,规范了运用程序。
六是抓好一个考评。为推进执法记录仪有效运行,达到“以考促用、以用提质”的效果,支队将“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配备运用情况纳入了执法质量网上考评内容,通过“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 定期抽考支、大队执法项目的视频内容情况。同时,明确专人对全州执法记录仪运用、采集情况进行“日巡查、周督查、月通报”制度,核对数据上传是否在24小时内按时上传、视频信息编辑是否规范、“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执法项目数据是否与“消防监督业务管理系统”一致。对存在问题的大队,支队立即督促整改, 通过“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有效监控执法记录仪的规范运用。通过过抓考评,视频拍摄的质量及案件的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
七是开展好一次培训。为保障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的全面运行,支队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运用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支队要求软件开发公司,每安装完一台设备及软件必须对该大队的监督员、文员进行一次现场培训,保证人人都会操作使用“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另一方面,支队精心制作了《执法数据综合查询平台使用》PPT课件进行系统培训,并通过办公协作平台组织全州监督员和文员进行了视频培训,重点对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的配置、工作采集站的操作、工作采集站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讲解。
经统计,3月份以来,通过执法记录仪采集采集各类执法项目视频数据4500多条,并运用“消防监督业务管理系统”进行编辑。通过执法记录仪的强化运用,实现了全州消防监督执法的“六个提升”,为全州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