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办公用房警惕“二次浪费”
清退超标办公用房,要杜绝应付式清退以及清退出来的办公用房闲置,以免造成更大的“二次浪费”
“我们单位清退超标办公用房后,多出了好几个会议室,还摆上一些新买的会议桌椅,却锁着基本用不上。”北京市大兴区一位基层干部说。
自去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对面积超标办公用房清退,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深化改革、树立廉洁从政新风尚的决心。
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北京、广东、云南、浙江等地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在清退工作中存在搞变通,糊弄数据交差的形式主义清退做法,不但违背了清退办公用房的初衷,还出现了严重的“二次浪费”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友军认为,清退超标办公用房,仅是第一步。“不能狭隘地以为清退出来就可以锁在那里不管,广义的清退过程既包括清退超标办公用房,还包括把清退出来的办公用房整合好和利用好,后者是更关键的一环。不然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群众也不会满意。”
应付式清退的成本
本刊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在清退中不仅存在搞变通,糊弄数据交差的情况,还出现了严重的“二次浪费”现象。
人员合并办公是基层单位使办公用房面积达标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即在面积较大的办公室放上几套桌椅,其实并没有人办公。云南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有的办公桌“就是挂个名”,其实长期无人使用,被挂名的一般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或长期病假的同志。
打隔断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有些单位给超标的领导办公室打隔断,将多余面积隔成“会议室”、“接待室”等。但事实上,其他工作人员不可能到这里搞“接待”,因此这部分面积实际上仍是该领导使用。
而且,打隔断又会带来新的支出,如隔出新办公室要重新购置空调;再如有的大办公室隔成小办公室后,原有的大办公桌、大书柜、大沙发放不下,只能重新购置小型办公设备。
更有甚者,一些单位为了达标,干脆把墙体加厚,把超标的面积覆盖,不但损失办公室空间,还增加改造成本。
而更大的浪费现象还在于,目前多数地方公布办公用房的清退数字都很笼统,只涉及单位总人数和清退总面积,对清退出来的房子作何用途未作进一步说明。从实际来看,还是大量“落锁闲置”。
本刊记者在北京、广东、云南等地采访时问及如何处置清退出来的办公用房时,多位受访干部都说“在等上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