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13岁“放养”女孩:想用知识改变命运报恩情

18.08.2014  12:23

     ■核心提示

    “无论处境多么坎坷,我都要咬紧牙关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养育我的外公外婆和其他亲人。”在暑假作文上,清镇市站街镇石门村大坡组的13岁女孩陈心怡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陈心怡刚出生父母便离异并分别成家,从小就在家境贫寒的外公、两位舅舅和姨妈家轮流生活,学校也转了好几所。即便这样,心怡仍年年考年级第一。而在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她永远是乐观的第一名。

   

外公在编装苞谷的竹篓时,心怡在一旁打下手

 

    家庭,她记忆中有4个

    8月15日一大早,在大多数过暑假的孩子仍在熟睡时,住在外公家的李心怡已经穿衣起床。简单洗漱后,她娴熟地将昨日准备好的饲料和嫩草拿出来搅拌好,来到院坝中给一大一小两头猪喂食。

    外公家至今仍是3间茅草屋,室内老旧的床铺、被褥、家具,都已有20个年头以上。但在心怡的细心整理下,简陋的茅草屋显得十分整洁。在这里,心怡度过了大部分成长时光。出生没几个月,父母便离了婚,心怡被丢给外公外婆照料。此后不久,父母各自成家,和心怡很少联系。但这里并不是她唯一的家。

    由于外公外婆年迈,经常生病,有时候无力照顾孩子。但心怡有2个在家务农的舅舅、1个长期在广东打工的姨妈,从记事起,她便经常在这4个家里轮流居住。为了不使孩子辍学,每当心怡搬到自家居住时,4位亲人都张罗着让她在就近的学校入学。13岁的心怡,已辗转就读过石门小学、清镇红枫五小、广东一所小学以及条子场中学几所学校。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早些时候,曾经为心怡读书缩衣节食的两个舅舅,均患病去世。失去经济来源后,心怡只得再次搬回外公家。

    山路,2小时走到学校

    喂完猪,心怡煮了几个自家田里摘来的苞谷棒作为早饭,和外公吃过后,两人一起到村旁竹林里砍竹子。苞谷快要收割了,需要竹篓背回来,外公会用竹子编竹篓。

    穿过石门村的蜿蜒山路,在周围山岭中延伸很远。去年升入站街镇条子场中学后,每个周日、周五下午,心怡都要沿着这条路上学、返家。从家到学校,山路超过7公里,路边都是庄稼地和密林。平日有一辆载客面包车往返石门村和条子场,票价为6元。懂事的心怡知道每周12元的车费支出对家里意味着什么,她舍不得坐车。所以每周,她都要往返15公里山路上学,单程要用2小时。同学们都选择坐车,无人陪伴,有时候放学晚了,天色已黑,心怡会壮着胆子一路小跑回家。

    提起村子周围的多条山路,心怡都很熟悉。从七八岁时开始,周末或假期,心怡会主动帮舅舅和外公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打猪草、掰包谷、插秧、拔草,每样都会。下田的次数多了,道路就了然于心。

    “我们舍不得让她干活,有时候让她在家学习,她也会半途来给我们送水。”心怡外公家只有不到两亩的薄田,而外公和外婆都已年逾七旬,种经济作物劳力不够,就只能种些水稻和苞谷,收获甚微。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竹子砍回来后,日已近午,外公拿出镰刀在院坝内打整竹子、编制竹篓。心怡搬了个小凳过来,坐在外公身旁打些下手。

    聊起学习,心怡从草屋内拿出了一张折叠整齐的白纸,是她初一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面赫然有老师用红笔批注的“语数外三科总分275分,总成绩全年级第一”字迹。“她读书很要强,每天晚饭后都要看书,即便有时停电,她也要点起蜡烛,从小学到初中,次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心怡外公说。

    在和心怡老师交谈时,老师称他和班上同学起初根本不知道心怡的家庭情况如何,因为心怡从来不诉苦,展现的都是乐观一面。“偶然的机会,我从心怡亲友处得知了她的情况,惊讶于这个孩子竟然如此要强。”老师说。8月11日,他看到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九月圆梦季·寻找自强少年”第三季活动启动的消息后,得知将有30名获评少年获得每人1万元的助学金,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为李心怡报名。“他在逆境中成长,却自强好学坚强乐观,年年考试都是第一名,正是自强少年的合适人选。”推荐语中,这位老师说。

    在暑假作文的最后一段,心怡写道:“怀着感恩之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本报记者 杨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