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万网友爱心传递 90余名孤儿喜收新年“温暖包”

21.01.2015  15:43

  第一次知道“吃奶油蛋糕的时候要许愿”,孩子们都很认真地许下了小小的心愿。 泱波 摄

 

  收到新年礼物的孩子们,一边给彼此戴帽子、戴围巾,一边露出天真的笑容。 泱波 摄

 

  在镇中学教室里的黑板报旁,留下这些山村孩子们最朴实、简单的理想和愿望。 申冉 摄

 

  中新网道真1月21日电 (记者 申冉)20日是“大寒”,这一天是一年二十四气节中最后的一个,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贵州省道真县大山里的90余名孤儿们在这最冷的一天,惊喜地收到了从两千公里以外送来的“温暖大礼包”。帽子、围巾、手套、棉被……朴实的礼物带来真实的暖意,这温度来自于南京爱德基金会凝聚的七十余万网友的爱心点滴。

 

  20日上午,道真县的镇中学里暖意融融,足以驱散大山里冬天的寒意。十来名孤儿的代表略显羞涩地站在千里外送来的“新年礼物”面前。

 

  这些孩子,生长在贫困的山区,有的没有了父亲、有的没有了母亲、有的父母双亡……失去了亲人温暖的他(她)们,在戴上崭新的帽子、手套、围巾之后,一张张早早被生活的残酷“挤去”欢笑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这一天,他们不仅在过年前收到了崭新的新年礼物,和来自城里的阿姨叔叔玩了有趣的游戏,还吃了“难得吃一次”的奶油蛋糕,以此纪念他们收到大山外的善款,度过了温暖的一年。

 

  11岁的小彪,笑起来特别灵,表情多多,一边吃蛋糕一边会对着镜头做鬼脸。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看上去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很小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六年前爸爸去世,随即母亲抛弃了当时5岁还不到的小彪远嫁他乡,从此还是稚龄的小彪和70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住在山间的老屋子里。

 

  小彪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了,叠被子,烧水,给爷爷和自己煮早饭,然后喝一瓢屋后冰冷的山泉水、背起书包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镇上上学,放学的路上可不能忘了要拾一背篓柴火回家烧饭……

 

  小彪的童年生活让人听着鼻酸,11岁的孩子老成的像个大人,但却依然保留着一颗乐观的童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歌是《大海啊故乡》、还有《小螺号》、《多年以前》……一边说他就可以一边哼了起来。

 

  在吃蛋糕的时候,小彪特别认真地紧紧闭着眼睛许了一个愿。他说,未来想当一个记者,因为自己的语文比数学好。这个小男孩特别得意地告诉记者,能背得出语文课本里所有自己喜欢的课文。

 

  像小彪这样与老人相依为命的孤儿在山里大约有300多名,一个叫小豪的孩子甚至刚生下几个月就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只能靠老人喂糖水和米粥长大。

 

  除了这里的大山,据官方统计,在中国大陆各地,有超过61.5万的事实孤儿,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异常艰苦。

 

  “对他们来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最高的含义。”据南京爱德基金会“e万行动-农村孤儿助养”项目负责人李洋女士介绍,从2008年起,该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携手推出了“网助成长”公益月捐,截止2014年2月,已经有超过71万网友参与捐助。截止2014年8月,该项目累积募集网友善款2900万人民币,资助了5669名农村孤儿至少三年期的学习和生活。

 

  “项目资助的对象分布于江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四川、宁夏、广西、重庆、湖南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多个县。”李洋告诉记者,“其中,对于处于义务教育九年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乡村孤儿可获得每学期670元、每年1340元的补助;高中生乡村孤儿可获得每年2680元的补助;随着当年资助的孩子们有些考上了大学,从今年起,我们也开始向捐助人询问,是否有意愿继续资助这些孤儿上大学。

 

  自2011年起,该基金会与中国民主建国会遵义市委员会合作,在遵义下辖的桐梓县、道真县、务川县……等开展农村孤儿助养项目,截止去年12月,共累计资助孤儿771名,目前再测资助人数达637名。

 

  据了解,除了学费、生活费的补助,爱德基金会每年还组织类似于发放“温暖礼物”、“香港学生和乡村孤儿一对一夏令营”、关怀孩子心灵成长的“天使心灵成长计划”……等关注乡村孤儿情感、心智需求的活动,走进大山、走进乡村、走到这些乡村孤儿的身边,给他们带去慰藉和温暖。

 

  “对于这些失去父母关爱、挣扎在贫困边缘的孩子们来说,物质的需求虽然很重要,但是心灵的慰藉和成长更重要。”遵义民建社科联科科长邹励呼吁,“每个孩子都有权利看看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都有获得平等教育的自由,哪怕是一次短暂的活动也能在他们心中留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乡村孤儿的命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