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双向约谈”制 谱写干群连心新篇章

07.08.2014  11:37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7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湄潭县通过探索建立了干部群众双向互动、平等互通、务实有效的“双向约谈”机制,进一步凝聚了党心民心,谈出了干部群众“零距离”。

    责任分级抓,对象分类谈。一是逐级约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级细化任务,构建了村(居、社区)干部包片约谈、镇党委班子分批约谈、县委组织部门定点约谈的三级约谈体系。县、镇两级通过采取民主评议、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村(居、社区)基层一线约谈效果进行考核。二是分类约谈。采取分时进驻、分类约谈的办法,通过采取由政法部门干部约谈“”村群众、党政部门干部约谈“”村群众、产业发展部门干部约谈“”村群众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约谈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群众谈想法,干部抓落实。一是群众谈想法。通过架设群众约谈绿色通道,开通专线电话、书记邮箱、网络干群互动窗口等形式,让干部直面群众,听到群众真实想法。群众可以直接与干部对话,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改变了过去工作中干部当主角、群众坐板凳的现象。二是干部抓好落实。建立群众意见建议台帐,党员干部采取上门走访的办法,逐户走访,逐项整改提升党员群众关于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不满意不销号,不提升不放松,逐一抓好落实与整改。

    田间开小会,院落开大会。一是改变约谈形式。在全县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与群众“连心结对”、农村党员与群众“连心帮扶”活动中,以深化“党建富民强村直通车”为抓手,变机关干部坐谈为田间一线访谈,变大会上发言为入户听言,探索建立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湄潭县87个机关党支部通过开展“田间开小会、农家开大会”的形式,约谈群众1.5万人次。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以服务群众为工作核心,采取上门召开座谈会、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群众主动谈、主动说,促进下步工作整改提升。

    建档促帮扶,建章促提升。一是建立档案促进帮扶。针对约谈情况和走访情况,对约谈对象家庭经济来源、成员结构、发展需求、政治面貌等信息进行登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提供具体依据。二是建章立制确保工作提升。在群众工作中要做到“四个一”,即“一本访谈日记、一张服务卡片、一册问题表格、一份帮扶计划”,此外,还将制定班子成员轮班接访、专人定岗接待群众、意见建议台帐等制度,不断深化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体系。(马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