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远程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促群众增收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4日电 近年来,湄潭县依托远程教育,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在鱼泉镇、黄家坝镇、洗马镇、马山镇发展核桃、李子、桃子、弥猴桃等经果林种植,产业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全县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数乡一品,多村一特”的喜人局面,激活了该县精品水果产业“一盘棋”。
一是开设远程教育精品水果教育平台。通过《湄潭党建网》开设“技术课堂”--水果专辑,内容包括桃、新梨、7号栽培技术、日韩梨等品种和整地、水果栽植、施肥技术、梨炭疽病识别防治、梨树整形修剪技术、桃树人工授粉、冬季果树修剪技术、果树嫁接等技术资料,常年开展精品水果技术培训,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精品水果种植、管理提供了方便。
二是组建远程教育精品水果辅导专家队伍。从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科协、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贵州金泽地集团中遴选出果树技术人才,组建一支专业的精品水果教学辅导队伍,定期深入镇、村,采取集中学、现场讲、送技术手册、送技术光碟等方式开展面对面的技术辅导服务活动。辅导队伍成立以来,共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培训活动300余场次,下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培训果农3000多人次。
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创建精品水果学用示范基地。在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活动中,重点鼓励和支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引进企业流转土地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技术服务”的运作模式。反租倒包模式。对投资能力不足,但在经过培训后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农户,由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建园成功后,再经双方共同商定价格,将果园承包给农户进行管理。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和承包管理费的双重收入,既规避了群众投入风险,同时又解决了公司劳动力监管和技术管理难到位的问题;返聘劳力模式。对投资能力不足,技术提高较慢,管理能力不够的农户,由公司在支付土地租金之外,返聘土地出租方为生产劳动力,一切生产成本及技术服务由公司提供,并按每亩产量支付劳动力工资。这一模式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都由公司承担,群众也获得了土地租金和工资两项收入;赎回自管模式。对具备管理能力、技术经验和承担市场风险能力的农户,在公司租地建园成功后,合同期内农户可以洽谈赎回果园,标准按头两年的生产成本计算;农户自建模式。主要针对周边辐射带动的农户,农户到公司购买果苗建园,公司免费提供两年技术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现场教学、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优质高产技术,公司和农户签定亩产量和最低保护价协议,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销售难的问题;合作种植模式。对周边辐射区域投入能力不足的农户,由公司免费提供优质果苗,提供技术服务四年,农户自主种植,丰产期每棵树上交公司优质果5—10公斤,用作果苗款和四年的技术服务费,此后所有收益归果农所有;项目支撑模式。部分地方群众技术经验不足,但因获得产业化扶贫、石漠化治理等性质的政府项目支撑。群众提供土地,公司自主种植,由部门对基地给予一定的苗木、肥料补助或基础设施建设,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以及农资供应和果品销售渠道,在基地形成后移交给农户所有。目前全县共建立精品水果基地62个,面积达15200亩,惠及7130户农户。
四是提供技术信息和带头人培训服务,助力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湄潭通过远程教育为精品水果提供技术信息和带头人培训服务,助力精品水果基地建设。由贵州金泽地公司、县农牧局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涉及乡镇的品种选择、简化修剪、配方施肥、抗旱(逆)栽培、无害化生产及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指导,开展了精品水果高产创建技术培训,为园区配备农技人员、成立精品水果合作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等,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涉及乡镇和贵州金泽地公司做好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抓好精品水果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两支队伍培训,突出培养精品水果科研领军人才、农技推广带头人。
2013年7月,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贵州省园艺协会在贵州·贵阳主办的“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2013年年会暨第十四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交流会”上,由湄潭县(精品水果)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入园企业---金泽地公司选送的红宝石李、富莱李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青脆李荣获“中国优质李”银奖,为湄潭县精品水果产业知名品牌的创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芝玉)